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9页
 一、政治儒学是什么第9-12页
 二、王安石政治儒学思想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论题提出的缘起和意义第14-19页
第一章 宋代士大夫的担当意识第19-32页
 第一节 宋代“右文”治国理念的选择第19-27页
  一 五代已降文人的转变第19-21页
  二 宋代儒学的时代使命第21-23页
  三 宋代右文的政治选择第23-27页
 第二节 宋代士大夫政治主体使命第27-32页
  一、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的形成第27-29页
  二、宋代士大夫政治使命第29-32页
第二章 王安石的儒家政治理想第32-44页
 第一节 士大夫的济世精神的高涨第32-39页
  一、“朋党论”下的政治实践第32-35页
  二、士大夫集团的精神风貌第35-37页
  三、王安石与庆历新政第37-39页
 第二节 王安石的政治理想第39-44页
  一、欲与稷契遐相希第39-41页
  二、致君尧舜第41-44页
第三章 王安石“新学”与儒学的转向第44-76页
 第一节 王安石的经学研究第44-62页
  一、宋儒治经路径的变革第44-48页
  二、王安石的经学思想第48-59页
  三、古文运动第59-62页
 第二节 新学对儒家传统思想的转向第62-76页
  一、道德性命一统论第62-67页
  二、内圣外王合一论第67-70页
  三、新学的衰退与道学的高涨第70-76页
第四章 心性义理之学的兴盛第76-84页
 第一节 宋代的心性义理之学第76-78页
  一、思孟学派第76-77页
  二、理学的开基—周敦颐第77-78页
 第二节 理学的兴盛与社会秩序建构的完成第78-84页
结语第84-86页
附录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后记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长安两市研究
下一篇:北宋东京城体育娱乐文化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