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名词表第9-10页
1 前言第10-28页
   ·水稻纹枯病概述第10-16页
     ·纹枯病综述第10页
     ·病原学研究第10-12页
       ·纹枯病菌分类第10-11页
       ·形态和生理第11页
       ·病原菌生活史第11-12页
       ·病害循环第12页
     ·侵入组织病理学研究第12-14页
     ·致病机理研究第14-15页
     ·抗病机理研究第15-16页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第16-18页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指标第18-19页
   ·水稻抗纹枯病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9-21页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研究现状第21-24页
     ·纹枯病抗性品种的筛选鉴定第21-22页
     ·转基因抗性品种第22-24页
   ·水稻纹枯病病害流行因素第24-27页
     ·不可控制的因素第24-25页
       ·温、湿度第25页
       ·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的影响第25页
       ·形态学因素第25页
       ·生理学因素第25页
     ·可控因素影响第25-27页
       ·肥、水、菌对发病流行的综合效应第25-26页
       ·形态特性第26页
       ·抽穗期第26-27页
       ·抗病性第27页
       ·田间布局第27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研究材料第28页
   ·田间实验第28页
   ·菌系及接种实验第28页
   ·上海白鹤基地田间调查第28-29页
   ·室内调查第29页
   ·亲本多态性检测、群体基因型分析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29-31页
     ·DNA提取第29-30页
     ·标记分析第30页
     ·群体基因型分析第30页
     ·连锁图谱构建第30-31页
     ·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1页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区间作图第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9页
   ·亲本和群体表型分析第31-36页
   ·纹枯病抗性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第36-38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38-40页
     ·RIL群体的基因型分析及遗传构成第38-39页
     ·标记位点在F_7群体中的分离第39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9-40页
   ·水稻抗纹枯病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第40-45页
   ·水稻纹枯病相关性状的QTL上位性分析第45-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和指标的研究第49页
   ·亲本与群体的表型分析第49-50页
   ·水稻抗纹枯病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第50-51页
   ·水稻抗纹枯病QTL的定位比较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附录第61-65页
 附录Ⅰ 植物DNA提取步骤第61-62页
  附录Ⅰ-1 大样法(改良CTAB法)第61页
  附录Ⅰ-2 小样法第61-62页
 附录Ⅱ 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第62页
 附录Ⅲ 电泳检测第62-64页
  附录Ⅲ-1 琼脂糖电泳检测第62-64页
 附录Ⅳ 纹枯病病级评级标准(0-5级)第64页
  附录Ⅳ-1 苗期分级标准:第64页
  附录Ⅳ-2 成株期分级标准:第64页
 附录Ⅴ:修改的纹枯病病级评级标准(0-9级)第64-65页
 附录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SNP多态性和表达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储藏蛋白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转化植株的初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