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2-I05功能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9页
   ·前言第12-13页
   ·油菜雄性不育第13-17页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第14-15页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第15-17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第17-22页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第17-18页
       ·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第17页
       ·双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第17-18页
       ·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第18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花器特征第18-19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第19-20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0-22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标记定位第20页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第20-22页
   ·核苷酸剪切修复(NER)基因RAD23及XPC研究进展第22-29页
     ·UV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第22-24页
       ·UV引起的DNA损伤修复Ⅰ:直接逆转第22-23页
       ·UV引起的DNA损伤修复Ⅱ:NER第23-24页
     ·植物中NER模型及相关参与蛋白第24-26页
     ·RAD23基因研究进展第26-28页
       ·啤酒酵母(Saccharamyces.cerevisiae)中的RAD23基因第26-27页
       ·植物(Saccharamyces.cerevisiae)中的RAD23基因第27-28页
     ·XPC基因研究进展第28-29页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第29-39页
     ·基因功能丧失的方法(Loss of fuction)第30-37页
       ·反义技术第30-31页
       ·插入突变(T-DNA标签、转座子标签)第31-33页
       ·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技术第33-35页
       ·RNA干扰(RNAi)第35-36页
       ·植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第36-37页
     ·基因功能增加方法第37-38页
       ·超量表达(Over-expression)第37页
       ·基因诱导表达(Inducible expression)第37-38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第38-39页
第二章 雄性不育相关基因2-I05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47页
   ·GENSCAN分析2-I05 CDS区域第39-41页
   ·2-I05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第41-42页
   ·2-I05全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树第42-45页
     ·2-I05全氨基酸序列比对第42-44页
     ·2-I05部分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基因2-I05反义抑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47-71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8页
     ·材料第47-49页
       ·拟南芥受体植株第47页
       ·细菌菌株第47页
       ·载体、PCR扩增模板及引物第47-48页
       ·凝胶回收试剂盒、酶、抗生素标记及DNA分子量标记第48页
       ·培养基及其它试剂第48-49页
       ·RNA提取试剂及逆转录试剂盒第49页
     ·方法第49-58页
       ·基因2-I05反义抑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3页
       ·拟南芥的培养及转化第53-54页
       ·PCR阳性植株的检测第54-55页
       ·拟南芥UV处理计量的确定第55页
       ·拟南芥花蕾和叶片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第55-56页
       ·cDNA第二链合成引物的设计第56-58页
       ·cDNA第二链的合成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基因2-I05反义抑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8-59页
     ·基因2-I05反义抑制植物表达载体的转化与转化植株的筛选第59-61页
     ·拟南芥T_1代转化植株表型观察第61-62页
     ·T_2代拟南芥转化植株表型的观察第62-65页
       ·拟南芥UV处理剂量的确定第62页
       ·T_2代拟南芥转化植株的Hyg抗性筛选与PCR检测第62-63页
       ·T_2代拟南芥转化植株的的表型观察第63-65页
     ·T_2代拟南芥RT-PCR分析第65-67页
       ·野生型、T_2代拟南芥花蕾、叶片的总RNA提取第65页
       ·引物(2L,2R)扩增拟南芥基因组的温度梯度第65-66页
       ·T_2代拟南芥RT-PCR分析第66-67页
   ·讨论第67-71页
第四章 基因2-I05反义抑制植物表达载体对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第71-79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4页
     ·材料第71页
     ·方法第71-74页
       ·无菌受体材料的准备第71页
       ·受体材料的预处理第71-72页
       ·供体菌株培养及收集第72页
       ·浸染第72页
       ·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第72页
       ·脱菌第72页
       ·脱菌(延迟)培养第72-73页
       ·筛选分化、生根培养及移栽第73页
       ·愈伤组织玻璃化形成原因探讨第73-74页
   ·结果第74-75页
     ·A,B两套油菜转化体系外植体愈伤诱导水平比较第74-75页
     ·愈伤组织玻璃化形成原因探讨的各处理结果第75页
     ·A,B两套转化体系外植体筛选分化结果第75页
   ·讨论第75-79页
     ·对已报道的油菜高效转基因平台技术的相关修改第75-76页
     ·A,B两套油菜转化体系外植体愈伤诱导水平结果分析及相关改进设想第76-78页
       ·A,B两套油菜转化体系外植体愈伤诱导水平结果分析第76-77页
       ·愈伤组织玻璃化产生原因探讨第77页
       ·相关改进设想第77-78页
     ·A,B套油菜转化体系外植体筛选分化结果分析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育秧方式及化学调控对晚稻秧龄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耐菌核病抗倒伏新种质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