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33页 |
|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面临的挑战 | 第18-19页 |
| ·电火花加工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条件 | 第19-20页 |
| ·电火花加工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 ·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 | 第21-22页 |
| ·喷雾式/准干式电火花加工 | 第22-24页 |
| ·混粉电火花加工技术 | 第24-25页 |
| ·复合电火花加工技术 | 第25-26页 |
| ·微细电火花加工 | 第26-27页 |
| ·电火花加工控制理论 | 第27-28页 |
| ·电火花加工仿真模型 | 第28页 |
| ·电火花加工的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 ·高效化、精密化 | 第29页 |
| ·智能化 | 第29页 |
| ·绿色化 | 第29-30页 |
| ·柔性化 | 第30页 |
| ·微细化 | 第3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2章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机理研究 | 第33-53页 |
|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基本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单脉冲放电过程 | 第34-36页 |
| ·材料去除机理 | 第36-40页 |
| ·熔化与气化蒸发 | 第37-38页 |
| ·氧化 | 第38-39页 |
| ·剥落 | 第39-40页 |
| ·击穿机理研究 | 第40-51页 |
| ·加工介质作用 | 第40-42页 |
| ·气体介质击穿 | 第42-43页 |
| ·液体介质击穿 | 第43-44页 |
| ·粉末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粉末及液滴对放电间隙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粉末与液滴的极化 | 第47-49页 |
| ·串联放电 | 第49-50页 |
| ·放电通道位形变化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3章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技术实验研究 | 第53-81页 |
| ·实验装置及加工条件 | 第53-58页 |
| ·实验装置 | 第53-54页 |
| ·操作步骤 | 第54-55页 |
| ·加工条件 | 第55-58页 |
| ·精加工与半精加工实验 | 第58-63页 |
| ·加工极性 | 第58-59页 |
| ·峰值电流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脉冲宽度的影响 | 第60页 |
| ·脉冲间隙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空气压力的影响 | 第61页 |
| ·分层厚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流量的影响 | 第62页 |
| ·粉末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粗加工工艺实验 | 第63-66页 |
| ·峰值电流的影响 | 第63-64页 |
| ·脉冲宽度的影响 | 第64页 |
| ·脉冲间隙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分层厚度的影响 | 第65页 |
| ·伺服速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抬刀因素的影响 | 第66页 |
| ·电极损耗研究 | 第66-68页 |
| ·加工极性 | 第67页 |
| ·脉冲宽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峰值电流的影响 | 第68页 |
| ·不同加工方法的比较 | 第68-70页 |
| ·材料去除率比较 | 第68-69页 |
| ·表面质量比较 | 第69-70页 |
| ·表面成分能谱分析 | 第70-72页 |
| ·加工实例 | 第72-75页 |
| ·硬质合金加工工艺研究 | 第75-80页 |
| ·硬质合金加工特性 | 第75-76页 |
| ·加工条件 | 第76页 |
| ·加工参数的影响 | 第76页 |
| ·不同加工方法的对比 | 第76-79页 |
| ·裂纹产生原因 | 第79-80页 |
| ·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4章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单脉冲放电仿真 | 第81-95页 |
| ·电火花单脉冲放电模型 | 第81页 |
| ·热传导微分方程 | 第81-82页 |
| ·热源模型及其边界条件 | 第82-83页 |
| ·热应力模型 | 第83-84页 |
| ·等效应力 | 第84-85页 |
| ·能量分配 | 第85页 |
| ·材料力学性能及热物理参数 | 第85-86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 ·温度场分析 | 第86-88页 |
| ·应力分析 | 第88-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5章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加工工艺优化模型 | 第95-106页 |
| ·电火花加工工艺预测模型 | 第95-96页 |
| ·神经网络多种群遗传算法优化模型 | 第96-102页 |
| ·编码 | 第97页 |
| ·目标函数 | 第97页 |
| ·适应度的分配 | 第97页 |
| ·选择算子、交叉算子与变异算子 | 第97-98页 |
| ·重插入 | 第98页 |
| ·迁移 | 第98页 |
| ·遗传算法流程 | 第98-99页 |
| ·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 第99-100页 |
| ·优化结果及讨论 | 第100-102页 |
| ·混份准干式电火花工艺参数优化模型 | 第102-104页 |
| ·数学模型 | 第102页 |
| ·流程图 | 第102-10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6页 |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116-117页 |
| 致谢 | 第117-120页 |
| 英语论文 | 第120-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