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药品召回概述 | 第16-20页 |
·药品召回制度的起源 | 第16页 |
·药品召回的概念 | 第16页 |
·药品召回的方式 | 第16-17页 |
·药品召回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药品召回法律关系中的主体 | 第17页 |
·药品召回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 第17-18页 |
·药品召回法律关系内容 | 第18页 |
·药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18-19页 |
·药品召回行政责任 | 第19页 |
·药品召回民事责任 | 第19页 |
·药品召回刑事责任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国外有关药品召回法律规定及评析 | 第20-37页 |
·美国药品召回法律规定及评析 | 第20-24页 |
·健康危害评估和召回分类 | 第20-21页 |
·召回策略 | 第21-22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2-23页 |
·对美国药品召回制度的评析 | 第23-24页 |
·澳大利亚药品召回法律规定及评析 | 第24-33页 |
·治疗产品法 | 第24-25页 |
·贸易惯例法 | 第25-26页 |
·治疗产品统一召回程序 | 第26-33页 |
·对澳大利亚药品召回制度的评析 | 第33页 |
·加拿大药品召回法律规定及评析 | 第33-36页 |
·加拿大产品召回程序 | 第33-35页 |
·加拿大零售药店药品召回的建议指南 | 第35页 |
·对加拿大药品召回制度的评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药品召回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第37-43页 |
·我国药品召回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37-38页 |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不足 | 第38-40页 |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法律依据地位低 | 第38-39页 |
·药品召回法律关系主体职责缺失 | 第39页 |
·召回信息发布缺失 | 第39页 |
·法律责任较轻 | 第39-40页 |
·我国药品召回法律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药品缺陷的发现途径不健全 | 第40-41页 |
·公众对药品召回的正确认识欠缺,消费者维权意识模糊 | 第41页 |
·我国药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其它问题 | 第41-42页 |
·药品管理法律与召回规定存在冲突 | 第41-42页 |
·与药品召回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药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措施 | 第43-51页 |
·健全药品缺陷的发现途径 | 第43页 |
·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 第43-46页 |
·完善药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43-44页 |
·完善药品召回法律关系主体职责 | 第44-45页 |
·增加召回信息规定 | 第45页 |
·加强法律责任,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 第45-46页 |
·建立健全药品召回风险评估技术性法规 | 第46-50页 |
·建立药品召回标准化技术性法规 | 第46页 |
·建立药品召回评价技术管理支持系统 | 第46-47页 |
·建立药品召回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