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杨树远缘杂种无性系重要性状变异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前言第9页
 1、杨树改良研究进展第9-11页
   ·杨树遗传变异研究第9-10页
   ·杨树遗传改良策略第10-11页
 2、生长节律研究进展第11-14页
   ·生长节律早期研究第11-12页
   ·生长节律定量研究第12-13页
   ·生长理论方程第13-14页
 3、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第14-17页
   ·渗透调节第14-15页
   ·抗氧化酶系统第15-16页
   ·激素第16页
   ·抗旱相关蛋白第16-17页
 4、林木光合研究进展第17-20页
   ·外部环境对光合的影响第17-19页
     ·光照第17页
     ·温度第17-18页
     ·水分第18页
     ·空气CO_2浓度第18页
     ·土壤因素第18-19页
   ·植物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20页
     ·物种第19页
     ·RuBP羧化酶第19-20页
     ·叶绿素、气孔等因素第20页
 5、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内容第20-21页
   ·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美洲黑杨×小叶杨远缘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变异研究第22-45页
 1、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第22页
   ·试验设计第22-23页
   ·调查方法第23页
 2、统计分析模型第23-24页
   ·方差分析模型第23页
   ·Logistic模型第23-24页
 3、结果与分析第24-43页
   ·苗高、地径性状变异研究第24-31页
   ·生长模型的建立与拟合第31-32页
   ·生长时期的划分第32-37页
   ·苗高、地径相关生长特性第37-39页
   ·苗期生长特性的相关分析第39-41页
   ·苗期性状主成分分析第41-43页
 4、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美洲黑杨×小叶杨远缘杂种无性系抗旱性变异研究第45-63页
 1、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试验处理第45页
   ·测定方法第45-47页
     ·细胞质膜的测定第45-46页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自然饱和亏(RWD)的测定第46页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第46-47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测定第47页
 2、数据处理第47页
 3、结果与分析第47-61页
   ·质膜透性第47-49页
     ·干旱胁迫对质膜透性的影响第47-48页
     ·质膜透性变异研究第48-49页
   ·叶片含水量和叶片自然饱和亏第49-52页
     ·干旱胁迫对叶片含水量、叶片自然饱和亏的影响第49-51页
     ·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自然饱和亏变异分析第51-52页
   ·超氧物歧化酶第52-53页
     ·干旱胁迫对SOD的影响第52页
     ·SOD变异研究第52-53页
   ·过氧化物酶第53-55页
     ·干旱胁迫对POD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POD变异研究第54-55页
   ·丙二醛第55-57页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丙二醛含量的变异研究第56-57页
   ·可溶性蛋白第57-58页
     ·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研究第58页
   ·抗旱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第58-59页
   ·主成分分析第59-60页
   ·抗旱综合评定第60-61页
 4、小结与讨论第61-63页
第四章 美洲黑杨×小叶杨远缘杂种无性系光合性状变异研究第63-73页
 1、试验材料第63页
 2、试验仪器第63页
 3、试验方法第63-64页
   ·净光合速率和日变化的测定第63-64页
   ·光响应测定第64页
   ·CO_2响应测定第64页
   ·主要观测指标第64页
 4、结果分析第64-71页
   ·光合性状变异分析第64-66页
   ·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子第66-71页
     ·光合速率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第66-68页
     ·光响应曲线第68-69页
     ·CO_2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第69-70页
     ·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相关分析第70-71页
 5、小结与讨论第71-73页
第五章 美洲黑杨×小叶杨远缘杂种无性系抗螨性和抗杨叶锈病变异研究第73-77页
 1、调查材料第73页
 2、杨四樱螨和杨叶锈病危害的调查方法第73-74页
   ·杨四樱螨危害的调查方法第73页
   ·杨叶锈病危害的调查方法第73-74页
 3、结果分析第74-76页
   ·杨四樱螨危害的调查结果第74页
   ·杨叶锈病危害的调查结果第74-76页
 4、小结与讨论第76-77页
第六章 美洲黑杨×小叶杨远缘杂种无性系苗期性状综合评价第77-80页
 1、远缘杂种无性系苗期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第77页
 2、综合评价结果第77-80页
   ·性状相关分析第77-78页
   ·综合评价第78-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1、结论第80页
 2、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详细摘要第86-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鹅掌楸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
下一篇: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