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及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渗透调节与植物抗旱性 | 第14-16页 |
·甜菜碱与抗旱性 | 第14-15页 |
·可溶性糖 | 第15-16页 |
·植物激素与抗旱性 | 第16-18页 |
·脱落酸(ABA)与抗旱性 | 第16-17页 |
·水杨酸、多胺等与抗旱性 | 第17-18页 |
·干旱诱导蛋白与抗旱性 | 第18页 |
·次生代谢在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抗旱相关基因的鉴定 | 第20-21页 |
·转基因提高抗旱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生理变化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变化 | 第22-35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22-23页 |
·处理方法 | 第23页 |
·指标测定及方法 | 第23-24页 |
·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总黄酮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槲皮素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色谱条件 | 第24页 |
·结果分析 | 第24-32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 | 第24-25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26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脯氨酸含量 | 第26-27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SOD 活性变化 | 第28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POD 活性变化 | 第28-29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CAT 活性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PAL 活性变化 | 第30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变化 | 第30-31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芦丁含量变化 | 第31页 |
·不同水分条件下酸枣叶片中槲皮素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外源芦丁对玉米叶片和根中抗氧化酶的作用 | 第35-41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及处理 | 第35页 |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0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叶片中SOD 活性影响 | 第36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根中SOD 活性影响 | 第36-37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叶片中POD 活性影响 | 第37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根中POD 活性影响 | 第37-38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叶片中CAT 活性影响 | 第38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根中CAT 活性影响 | 第38-39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外源芦丁对玉米幼苗根中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总结论 | 第41-42页 |
·酸枣叶片中主要黄酮类物质在适应土壤干旱中的作用 | 第41页 |
·外源根施芦丁对不同生长条件下玉米叶片和根中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