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的理论价值 | 第12-14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2.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有关规定 | 第23-30页 |
·会计差错的概念定义及其鉴别标准 | 第23-24页 |
·与会计差错有关的审计标准 | 第24-25页 |
·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第25-28页 |
·国际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第25-26页 |
·我国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第26-28页 |
·会计差错更正的其他政策性规定 | 第28-30页 |
3.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30-41页 |
·舞弊审计理论 | 第30-32页 |
·舞弊与财务报表舞弊 | 第30-31页 |
·引发舞弊的成因 | 第31页 |
·舞弊审计的涵义 | 第31-32页 |
·契约动因理论 | 第32-36页 |
·契约理论的阐释 | 第32-34页 |
·会计信息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审计在监督契约过程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36-41页 |
·公司治理理论的阐释 | 第36-37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 | 第37-39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功能 | 第39-41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41-44页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现状 | 第41-42页 |
·主要问题 | 第42-44页 |
5.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5-46页 |
·样本选取 | 第45-46页 |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实证研究假设 | 第46-49页 |
·事务所变更假设 | 第46-47页 |
·证监会检查假设 | 第47页 |
·其他外部监管假设 | 第47-48页 |
·损益影响程度假设 | 第48页 |
·管理层变更假设 | 第48页 |
·收益质量假设 | 第48-49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49页 |
·实证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研究模型 | 第50页 |
·实证分析 | 第50-53页 |
·单变量分析 | 第50-51页 |
·多变量分析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6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6-62页 |
·本文结论 | 第56-57页 |
·对策建议 | 第57-62页 |
7.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