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 奶牛乳房炎概述 | 第14-17页 |
·定义 | 第14页 |
·流行情况 | 第14页 |
·病因 | 第14-15页 |
·发病机制 | 第15页 |
·危害 | 第15-17页 |
·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对奶牛利用年限的影响 | 第16页 |
·对饲养管理的影响 | 第16-17页 |
2 奶牛乳房炎牛旁诊断法 | 第17-18页 |
·临床检查 | 第17页 |
·加州乳房炎试验 | 第17-18页 |
·苛性钠试验 | 第18页 |
·乳汁pH值检测 | 第18页 |
3 奶牛乳房炎常用实验室诊断法 | 第18-20页 |
·乳汁体细胞计数 | 第18-19页 |
·乳汁微生物培养 | 第19-20页 |
·乳汁电导率检测 | 第20页 |
·其他诊断法 | 第20页 |
4 乳酶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乳酸脱氢酶(LDH) | 第20-21页 |
·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 第21页 |
·乳酸过氧化物酶(LP) | 第21页 |
·碱性磷酸酶(ALP) | 第21-22页 |
·髓过氧化物酶(MPO) | 第22页 |
5 急性期蛋白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6 奶牛乳房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奶牛乳房炎对乳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为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 | 第25-3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奶牛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乳样采集 | 第2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6-2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奶牛乳房炎对乳酶LDH、MPO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奶牛乳房炎对乳酶NAG、LP、MPO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5种乳酶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比较 | 第30-31页 |
·乳酶LDH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分析 | 第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检测乳酶活性诊断奶牛乳房炎的可能性 | 第31-32页 |
·隐性乳房炎对乳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乳酶LDH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 第33页 |
5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奶牛乳房炎对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作为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 | 第35-4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奶牛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乳样采集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6-37页 |
·乳汁体细胞数测定 | 第36页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测定 | 第36页 |
·结合珠蛋白(HP)含量测定 | 第36页 |
·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奶牛乳房炎对HP、SAA、CRP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牛乳中SAA、HP、CRP与SCC(lgSCC)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乳汁急性期蛋白HP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分析 | 第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急性期蛋白诊断奶牛乳房炎的可能性 | 第39-40页 |
·奶牛乳房炎对SAA、HP、CRP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急性期蛋白HP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 第41页 |
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家兔乳头管灌注脂多糖(LPS)建立乳房炎模型研究 | 第43-6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试验动物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LPS灌注液的配制及灌注方法 | 第44页 |
·血样和乳腺组织的采集 | 第44-45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5-46页 |
·灌注LPS后的体温和乳房临床变化 | 第45页 |
·灌注LPS前后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 第45页 |
·灌注LPS前后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ID)、中性粒细胞(GRA)总数测定 | 第45页 |
·血清SOD活性测定 | 第45页 |
·血清MDA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血清T-AOC测定 | 第46页 |
·血清酶活性和急性期蛋白含量测定 | 第46页 |
·血清ALB含量测定 | 第4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母兔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46-47页 |
·临床和生理指标时相的变化 | 第47-52页 |
·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T-AOC变化 | 第52-54页 |
·血清NAG、LDH、LP、ALP和MPO活性 | 第54-57页 |
·血清中SAA、HP、CRP和ALB含量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3页 |
·乳头管灌注LPS前后乳腺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 | 第59-60页 |
·奶牛乳房炎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乳头管灌注LPS前后血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61-62页 |
·乳头管灌注LPS前后血清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62页 |
·血清LDH活性和HP含量与乳腺组织病理动态变化相关性 | 第62-63页 |
5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附图 | 第76-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