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生态旅游成为国际旅游新热点 | 第9-10页 |
·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发展新风向 | 第10-11页 |
·科普教育成为全民教育新任务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构建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理论体系 | 第12页 |
·推进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事业发展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 | 第12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体现现代农业根本特征 | 第12-13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13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 第13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杨凌示范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理论 | 第16-24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有关基本问题 | 第16-19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概念 | 第16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功能 | 第17-18页 |
·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作用 | 第18-19页 |
·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1页 |
·知识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2页 |
·国外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模式 | 第22-24页 |
·美国模式 | 第22-23页 |
·法国模式 | 第23页 |
·西班牙模式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战略 | 第24-31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战略目标 | 第24页 |
·推动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产业发展 | 第24页 |
·实现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效益协调 | 第24页 |
·培育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典型景点 | 第24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战略重点 | 第24-30页 |
·建立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制 | 第24-25页 |
·多渠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 第25-26页 |
·实施若干区域旅游战略工程 | 第26-27页 |
·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 第27页 |
·提升旅游业创新发展能力 | 第27-28页 |
·培育大企业集团和新业态 | 第28-29页 |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 第29-30页 |
·完善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30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战略步骤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实施保障 | 第31-38页 |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 第31-32页 |
·政府的作用 | 第31页 |
·政府的措施 | 第31-32页 |
·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 第32-33页 |
·坚持全民族旅游素质教育 | 第33页 |
·开展全社会的旅游宣传教育 | 第33页 |
·促进旅游业走向市场 | 第33页 |
·丰富和完善景区内容 | 第33-34页 |
·建立行业管理制度 | 第34-35页 |
·强化旅游行业管理 | 第34-35页 |
·强化质量管理 | 第35页 |
·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协会 | 第35页 |
·建立旅游企业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旅游价格管理 | 第35-36页 |
·旅游法规建设 | 第36页 |
·开发旅游人力资源 | 第36-37页 |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第36页 |
·旅游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 | 第36-37页 |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 第37-38页 |
·重点项目规划与管理 | 第37页 |
·全面开放,招商引资 | 第37页 |
·多元化筹资投资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实践 | 第38-53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社会条件 | 第38-40页 |
·杨凌示范区的历史传承 | 第38页 |
·杨凌示范区的科教状况 | 第38-39页 |
·杨凌示范区的社会环境 | 第39-40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产业定位 | 第40-41页 |
·杨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 第40页 |
·杨凌示范区的产业格局 | 第40-41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产业定位 | 第41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市场分析 | 第41-45页 |
·全国宏观经济走势 | 第41-42页 |
·全国旅游发展态势 | 第42-43页 |
·陕西生态旅游状况 | 第43-44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态势 | 第44-45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效益分析 | 第45-46页 |
·经济与社会效益 | 第45页 |
·生态环境效益 | 第45-46页 |
·杨凌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典型案例 | 第46-53页 |
·博览园概况 | 第46-47页 |
·博览园发展优势 | 第47-48页 |
·博览园发展特色 | 第48页 |
·博览园主要功能 | 第48-49页 |
·博览园发展前景 | 第49-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体现建设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 第53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形态 | 第53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 第53页 |
·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基本保障体系 | 第53-54页 |
·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符合杨凌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实际 | 第54页 |
·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的战略性策略 | 第54页 |
·问题讨论 | 第54-5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54-55页 |
·研究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