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植被研究 | 第10-11页 |
·土地覆被与驱动力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秦巴山区植被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秦巴山区植被类型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5页 |
·自然概况 | 第18-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气候条件 | 第19-20页 |
·降水与水文 | 第20页 |
·土壤 | 第20-21页 |
·植被 | 第21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1-25页 |
·人口 | 第22页 |
·农业 | 第22-23页 |
·工业 | 第23页 |
·交通运输 | 第23-24页 |
·城镇建设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 | 第25-45页 |
·植被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34页 |
·林地动态变化特征 | 第25-29页 |
·草地动态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农用地及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 | 第31-34页 |
·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第34-45页 |
·林地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草地覆盖空间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农用地及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5页 |
第四章 植被类型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 第45-60页 |
·植被类型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46页 |
·林草地变化与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 第46-52页 |
·林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 第46-50页 |
·草地变化驱动力研究 | 第50-52页 |
·例证分析 | 第52-56页 |
·林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第52-55页 |
·草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第55-56页 |
·社会行为对林草地影响的滞后效应 | 第56-60页 |
·社会行为对林地影响滞后效应分析 | 第56-58页 |
·社会行为对草地影响的滞后效应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