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主动性缺失的生存论追问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生存论的态度和学习追问 | 第17-23页 |
·生存论的态度 | 第17-19页 |
·主动学习是生存学习的本质特征 | 第19-20页 |
·学习主动性的内涵 | 第20-23页 |
第3章 在校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和分析 | 第23-35页 |
·访谈情况 | 第23-27页 |
·访谈目的、对象和内容 | 第23-26页 |
·访谈结果总结 | 第26-27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7-32页 |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7-29页 |
·问卷的预测和发放 | 第29页 |
·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 第29-32页 |
·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 第32-35页 |
第4章 学校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分析 | 第35-42页 |
·“压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把“双刃剑” | 第35-36页 |
·学校教育制度、政策、理念是学习主动性的决定力量 | 第36-39页 |
·从学校教育制度、政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来看 | 第36-37页 |
·从学校教育运行方式来看 | 第37-38页 |
·从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来看 | 第38-39页 |
·教师教学理念和自身主动性是学习主动性的执行力量 | 第39页 |
·学习理论和知识的客体化是学习主动性的消解力量 | 第39-40页 |
·社会和家庭教育是学习主动性的外部影响力量 | 第40-4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42-43页 |
·今后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