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详细摘要 | 第7-10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8页 |
1 绪论 | 第18-38页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第18-19页 |
·低阶煤资源概况 | 第19-22页 |
·国外低阶煤资源 | 第19-21页 |
·我国低阶煤资源 | 第21-22页 |
·低阶煤加工利用领域研究状况 | 第22-32页 |
·低阶煤直接燃烧 | 第22-24页 |
·低阶煤冷加工利用 | 第24-25页 |
·低阶煤热加工利用 | 第25-32页 |
·低阶煤提质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33-3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4-38页 |
2 低阶型煤热解原料的制备及成型原理 | 第38-50页 |
·低阶型煤热解原料制备 | 第38-39页 |
·低阶煤结构特点 | 第38-39页 |
·热态成型制备低阶型煤 | 第39页 |
·无粘结剂低阶型煤成型机理及防水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低阶煤成型机理 | 第39-40页 |
·型煤水分与颗粒粘结力的关系 | 第40-41页 |
·低阶煤堆放微生物繁衍对成型及防水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含氧官能团对型煤防水性的影响 | 第43-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热解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50-56页 |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铝甑热解 | 第50页 |
·管式炉热解 | 第50-51页 |
·液体产物分离装置 | 第51页 |
·热解产物分析与表征 | 第51-54页 |
·煤气分析 | 第51-52页 |
·焦油分析 | 第52-53页 |
·半焦及型半焦性质的表征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低阶煤热解特性研究 | 第56-74页 |
·铝甑热解实验 | 第56页 |
·煤样选取 | 第56页 |
·实验条件 | 第56页 |
·铝甑热解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热解条件对铝甑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热解温度对煤气组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热解条件对半焦性质的影响 | 第58-60页 |
·焦油FTIR分析 | 第60-61页 |
·管式炉热解实验 | 第61-73页 |
·煤样选取 | 第61-62页 |
·热解条件对BR1褐煤固、液、气三种产物产率分布的影响 | 第62-63页 |
·热解条件对BR2褐煤固、液、气三种产物产率分布的影响 | 第63-64页 |
·热解条件对BR1褐煤半焦性质的影响 | 第64-66页 |
·热解条件对BR2褐煤半焦性质的影响 | 第66-68页 |
·热解条件对BR2褐煤热解煤气的影响 | 第68-71页 |
·低阶煤焦油的FTIR官能团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低阶型煤热解特性研究 | 第74-114页 |
·煤样的选取 | 第74-76页 |
·煤样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74-75页 |
·煤样的官能团结构 | 第75-76页 |
·热解条件对型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76-83页 |
·热解条件对XM1固、液、气三种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76-79页 |
·热解条件对XM2固、液、气三种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79-82页 |
·热解条件对其它低阶型煤热解固、液、气产率的影响 | 第82-83页 |
·型煤热解气组成及分析 | 第83-89页 |
·热解气各组分析出速率特性 | 第83-87页 |
·热解气各组分析出累积特性 | 第87-88页 |
·热解气组成及热值 | 第88-89页 |
·型煤热解气态小分子挥发分析出数值模型 | 第89-94页 |
·气态小分子挥发分析出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90-93页 |
·气态小分子挥发分析出随温度变化规律 | 第93-94页 |
·型半焦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结构分析 | 第94-100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工业分析的影响 | 第94-96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元素分析的影响 | 第96-97页 |
·型半焦结构分析 | 第97-100页 |
·型煤焦油的FTIR官能团分析 | 第100-103页 |
·型煤重质焦油的GC-MS分析 | 第103-104页 |
·低阶型煤热解机理 | 第104-107页 |
·热解中主要的化学反应 | 第104-106页 |
·型煤热解机理的探讨 | 第106-107页 |
·型煤热解工艺与褐煤直接热解比较 | 第107-111页 |
·褐煤原煤及型煤性质比较 | 第107页 |
·型半焦与原煤半焦比较 | 第107-109页 |
·油水产率比较 | 第109-110页 |
·煤气性质比较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6 低阶煤与型煤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 | 第114-134页 |
·热分析原理及实验方法 | 第114-116页 |
·热分析原理 | 第114-115页 |
·热天平系统 | 第115-116页 |
·热分析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116页 |
·低阶原煤TG-DTG-DTA曲线分析 | 第116-120页 |
·低阶型煤TG-DTG-DTA曲线分析 | 第120-124页 |
·热解反应机理研究与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124-132页 |
·Coats-Redfern计算原理 | 第124-125页 |
·低阶原煤热解动力学参数 | 第125-129页 |
·低阶型煤热解动力学参数 | 第129-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7 提质型半焦应用性能研究 | 第134-146页 |
·型半焦性质随热解条件的变化规律 | 第134-137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发热量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灰成分的影响 | 第135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焦渣特征及电阻率的影响 | 第135页 |
·热解条件对型半焦强度的影响 | 第135-137页 |
·半焦气化性研究 | 第137-144页 |
·煤焦气化反应机理 | 第137页 |
·热解条件对煤焦与CO_2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煤焦CO_2气化反应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8-139页 |
·煤样选取及气化实验方法 | 第139-140页 |
·气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0-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8 低阶型煤50kg级热解实验研究 | 第146-154页 |
·实验系统 | 第146-147页 |
·实验系统结构 | 第146页 |
·热解炉 | 第146页 |
·冷凝系统 | 第146-147页 |
·实验原料 | 第147页 |
·实验方法及工况 | 第147-148页 |
·50kg级热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8-151页 |
·热解实验结果 | 第148-150页 |
·热解气体组成 | 第150-151页 |
·热解气体热值 | 第151页 |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 第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4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8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54-157页 |
·主要创新性 | 第157页 |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166-168页 |
附表 | 第168-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