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对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9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9-16页 |
1 绪论 | 第16-44页 |
·前言 | 第16-17页 |
·煤炭液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7-18页 |
·煤炭直接液化机理研究现状 | 第18-36页 |
·煤的结构模型 | 第18-30页 |
·煤炭直接液化反应机理 | 第30-36页 |
·煤炭直接液化影响因素 | 第36-40页 |
·煤变质程度型 | 第36-37页 |
·煤岩显微组分 | 第37页 |
·溶剂作用 | 第37-38页 |
·反应温度 | 第38-39页 |
·反应压力 | 第39页 |
·催化剂 | 第39-40页 |
·煤直接液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水的作用 | 第40页 |
·水热处理 | 第40-41页 |
·煤的溶胀预处理 | 第41-4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42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2 试验方法及装置 | 第44-54页 |
·试验原料 | 第44-4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4-45页 |
·气体 | 第45页 |
·试验用煤 | 第45-4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49页 |
·煤液化反应装置 | 第46-47页 |
·煤液化产物分离装置 | 第47-48页 |
·气体分析 | 第48-49页 |
·其它实验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煤样制备 | 第49页 |
·预处理方法 | 第49-50页 |
·液化反应实施方法 | 第50-51页 |
·产物的分离 | 第51-52页 |
·反应产物产率的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不同煤液化反应性研究 | 第54-68页 |
·褐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54-56页 |
·先锋褐煤和宝日褐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54-55页 |
·先锋褐煤和宝日褐煤液化反应气体产物组成 | 第55-56页 |
·长焰煤液化反应性 | 第56-58页 |
·金烽、上湾和巴彦长焰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56-57页 |
·金烽、上湾和巴彦长焰煤液化反应气体产物组成 | 第57-58页 |
·气煤液化反应性 | 第58-59页 |
·平塑气煤和白洞气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58-59页 |
·平朔气煤和白洞气煤的液化的各气产率 | 第59页 |
·原料煤煤质对其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59-67页 |
·H/C原子比对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不同的挥发分对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不同的灰分对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煤的变质程度对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68-102页 |
·煤的初始水分对液化反应的影响 | 第68-76页 |
·不同初始水分宝日褐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68-72页 |
·不同初始水分金锋长焰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72-76页 |
·水热处理对液化反应的影响 | 第76-82页 |
·水热处理对宝日褐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76-79页 |
·水热处理对金烽长焰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79-82页 |
·溶胀处理对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82-97页 |
·溶胀处理后宝日褐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83-89页 |
·溶胀处理金烽长焰煤的液化反应性 | 第89-97页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液化反应性影响的比较量 | 第97-99页 |
·宝日褐煤 | 第97-98页 |
·金烽长焰煤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5 不同预处理对煤液化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2-120页 |
·初始水分作用机理 | 第102-108页 |
·水热处理机理 | 第108-110页 |
·溶胀作用机理 | 第110-117页 |
·煤的溶胀行为 | 第110-113页 |
·加氢液化反应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2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总结论 | 第120-121页 |
·创新点 | 第121页 |
·建议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