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题提出的背景 | 第9页 |
·论题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5-24页 |
·公共危机的界定 | 第15-17页 |
·公共危机涵义 | 第15-16页 |
·公共危机的特征 | 第16-17页 |
·政府形象的界定 | 第17-21页 |
·政府形象的涵义 | 第17页 |
·政府形象的构成 | 第17-19页 |
·政府形象的特征 | 第19-21页 |
·基本理论阐述 | 第21-24页 |
·政府形象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 | 第22-23页 |
·形象修复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的关系分析 | 第24-31页 |
·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挑战 | 第25-27页 |
·危机中公众对政府形象的期待过于理想化 | 第25页 |
·公共危机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 | 第25-26页 |
·危机事件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验性事件 | 第26页 |
·政府形象在公共危机中面临危机 | 第26-27页 |
·政府形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意义 | 第27-31页 |
·政府形象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 第28页 |
·政府形象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 | 第28页 |
·政府形象有利于在危机中建立政府的公信力 | 第28-29页 |
·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在危机中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准 | 第29页 |
·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在危机中政府的舆论导向 | 第29-30页 |
·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在危机中保持社会的稳定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公共危机治理中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的问题 | 第31-36页 |
·面对危机政府形象意识不足 | 第31页 |
·面对危机政府应急处理不及时 | 第31-32页 |
·政府应急法制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危机中政府的信息透明化不够,认同度低 | 第33-34页 |
·危机中政府官员缺乏责任,信誉度低 | 第34页 |
·缺乏科学的政府形象评估模式,美誉度低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对策 | 第36-50页 |
·面对危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塑造人本主义政府形象 | 第36-37页 |
·加强危机防范意识,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塑造有效政府形象 | 第37-39页 |
·要加强危机防范意识和危机反应能力的培养 | 第37-38页 |
·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 第38-39页 |
·面对危机,身先士卒,塑造亲民政府形象 | 第39-40页 |
·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实行信息公开,塑造透明政府形象 | 第40-45页 |
·建立双向对等沟通机制,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 | 第40-41页 |
·实现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 | 第41-42页 |
·加强信息发布及时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善信息公布制 | 第42-43页 |
·重视媒体公关,发挥媒体作用,实施严格的新闻发布制 | 第43-45页 |
·加强危机中官员问责制,塑造责任政府形象 | 第45-46页 |
·提高公务员的应对危机能力和公关意识,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 | 第46-49页 |
·注重领导设计,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 第47-48页 |
·培养公务员危机中的政府公关意识 | 第48页 |
·加强公务员的危机知识培训,培养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 | 第48-49页 |
·完善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