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障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平台 | 第23-29页 |
·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理论框架体系 | 第23-24页 |
·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支撑理论 | 第24-29页 |
·经济价值总额理论 | 第24-25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6-27页 |
·认知理论 | 第27-28页 |
·旅游产业生态学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 第29-40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概述 | 第29-30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优势(strength) | 第30-35页 |
·自然条件良好 | 第31-33页 |
·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 第33-34页 |
·当地居民古朴的环境保护生态观 | 第34-35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机遇(opportunity) | 第35-37页 |
·政府层面的宏观环境较好 | 第35页 |
·循环经济方面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推行 | 第35-36页 |
·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期准备 | 第36页 |
·普达措旅游发展过程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劣势(weakness) | 第37-38页 |
·普达措国家公园产业结构尚不足以发展旅游循环经济,需进行调整 | 第37-38页 |
·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同业竞争 | 第38页 |
·社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38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挑战(threat) | 第38-39页 |
·人口素质与公众参与程度的制约 | 第38-39页 |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 第39页 |
·旅游方式单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容量不足 | 第39页 |
·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第4章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的总体建构 | 第40-46页 |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意义 | 第40-42页 |
·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40页 |
·缓解资源对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的约束程度和减轻环境污染 | 第40页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 第40-41页 |
·促进当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第41-42页 |
·保障体系的建构原则 | 第42-43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42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42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42-43页 |
·保障体系总体建构及解析 | 第43-46页 |
·法规政策体系 | 第43-44页 |
·评估指标及监控体系 | 第44页 |
·管理体制体系 | 第44页 |
·科学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 第44-45页 |
·教育宣传体系 | 第45页 |
·实施的保障体系 | 第45-46页 |
第5章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的构成 | 第46-79页 |
·法规政策体系 | 第46-51页 |
·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相关法规条例 | 第46-48页 |
·循环经济相关立法 | 第48页 |
·政策体系 | 第48-51页 |
·评估指标及监控体系 | 第51-56页 |
·评估指标体系 | 第51-54页 |
·监控方式 | 第54-56页 |
·管理体制体系 | 第56-59页 |
·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56-58页 |
·资金来源及保证 | 第58页 |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 第58-59页 |
·科学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 第59-74页 |
·旅游资源保护工程 | 第59-63页 |
·节能降耗系统工程 | 第63-68页 |
·垃圾收集处理工程 | 第68-69页 |
·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 | 第69-70页 |
·民居与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 | 第70-73页 |
·信息科学技术工程 | 第73-74页 |
·教育宣传体系 | 第74-75页 |
·教育宣传网络 | 第75页 |
·教育宣传措施 | 第75页 |
·实施的保障体系 | 第75-79页 |
·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分类推进 | 第75-76页 |
·因地制宜、分区发展 | 第76-77页 |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区参与共同推进 | 第77-79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 | 第79-82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创新点 | 第80页 |
·今后努力方向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资源典型图片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