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FPG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驱动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 第11-16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简介 | 第11-12页 |
| ·交流伺服电机的调速方案和控制策略 | 第12-15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研究 | 第18-3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 第18-19页 |
| ·坐标变换 | 第19-20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 ·A-B-C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α-β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页 |
| ·d-q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矢量控制方法 | 第23-28页 |
| ·i_d=0控制原理 | 第25页 |
| ·i_d=0控制实现 | 第25-28页 |
|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第28-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33-46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设计 | 第33-34页 |
|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 第34-35页 |
|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 | 第35-37页 |
| ·位置调节器的设计 | 第37-38页 |
| ·基于SVPWM矢量控制的伺服系统组成及仿真 | 第38-45页 |
| ·SVPWM子模块的仿真模型设计 | 第38-41页 |
| ·系统整体仿真 | 第41-4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控制硬件设计 | 第46-58页 |
| ·伺服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 ·主功率电路设计 | 第47-51页 |
| ·逆变电路 | 第47-48页 |
| ·电压检测与保护电路 | 第48-50页 |
| ·电源电路 | 第50-51页 |
| ·驱动电源电路 | 第50-51页 |
| ·控制电源电路 | 第51页 |
| ·DSP系统电路设计 | 第51-53页 |
| ·DSP外围电路 | 第52-53页 |
| ·时钟电路 | 第52页 |
| ·复位电路 | 第52页 |
| ·通信接口电路 | 第52-53页 |
| ·FPGA系统电路设计 | 第53-57页 |
| ·EP1K30-144概述 | 第53页 |
| ·方向脉冲接口电路 | 第53-54页 |
| ·位置、速度检测电路 | 第54页 |
| ·电流采样电路 | 第54-55页 |
| ·过流保护电路 | 第55-56页 |
| ·AD转换电路 | 第56-57页 |
| ·DSP与FPGA总线接口电路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8-70页 |
|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58页 |
| ·DSP系统软件设计 | 第58-66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58页 |
| ·中断子程序 | 第58-65页 |
| ·定时器T1中断子程序 | 第59-63页 |
| ·保护中断子程序 | 第63页 |
| ·XINT2中断子程序 | 第63-64页 |
| ·SCI中断子程序 | 第64-65页 |
| ·电机的初始角度初始化 | 第65-66页 |
| ·FPGA系统软件设计 | 第66-69页 |
| ·接口模块设计 | 第66-67页 |
| ·A/D控制模块设计 | 第67-68页 |
| ·码盘信号处理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系统实验 | 第70-73页 |
| ·实验系统介绍 | 第70页 |
| ·系统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