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BCI 技术概述 | 第11-16页 |
1-1-1 BCI 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2 BCI 系统的组成 | 第13-15页 |
1-1-3 BCI 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 | 第15页 |
1-1-4 BCI 系统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 BCI 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3 BCI 技术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脑电信号的采集 | 第27-41页 |
2-1 脑电的产生及特点 | 第27-31页 |
2-1-1 脑电信号产生的神经机理 | 第27-28页 |
2-1-2 脑电信号的分类和特点 | 第28-31页 |
2-2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产生的生理基础 | 第31-35页 |
2-2-1 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 第31-32页 |
2-2-2 大脑皮层及功能分区 | 第32-33页 |
2-2-3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特点 | 第33-35页 |
2-3 脑电信号的采集过程 | 第35-38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35-37页 |
2-3-2 实验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2-3-3 实验对象选择,实验室设置及相关注意事项 | 第38页 |
2-4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采集实验设计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能量特征的脑电信号分类研究 | 第41-74页 |
3-1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脑电信号能量特征提取 | 第41-44页 |
3-1-1 傅立叶变换及能量谱 | 第41-42页 |
3-1-2 实验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3-1-3 特定频段的能量特征提取 | 第43-44页 |
3-2 分类方法及分类器设计 | 第44-50页 |
3-2-1 Fisher 分类器 | 第45-48页 |
3-2-2 概率神经网络分类器 | 第48-49页 |
3-2-3 分类结果 | 第49-50页 |
3-3 特征选择算法 | 第50-59页 |
3-3-1 特征选择算法分类及搜索策略 | 第50-51页 |
3-3-2 基于Fisher 判别函数过滤式特征选择 | 第51-53页 |
3-3-3 基于遗传算法封装式特征选择 | 第53-59页 |
3-4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脑电信号能量特征提取 | 第59-73页 |
3-4-1 时频分析方法简介 | 第60-62页 |
3-4-2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第62-67页 |
3-4-3 综合考虑时间-频率-空间信息的能量特征提取 | 第67-69页 |
3-4-4 分类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基于复杂度特征的脑电信号分类研究 | 第74-94页 |
4-1 样本熵的定义与算法 | 第74-75页 |
4-2 样本熵快速求解算法 | 第75-77页 |
4-3 基于样本熵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 第77-79页 |
4-4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 第79-84页 |
4-4-1 统计学习理论 | 第79-82页 |
4-4-2 支持向量机 | 第82-84页 |
4-5 分类结果与分析 | 第84-93页 |
4-5-1 对分类器参数进行优化 | 第85-87页 |
4-5-2 对特征子集进行选择优化 | 第87-88页 |
4-5-3 对特征子集和分类器参数进行联合优化 | 第88-91页 |
4-5-4 相似容限r 的选取对于分类正确率的影响 | 第91-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基于alpha 波及运动想象的在线 BCI 平台设计 | 第94-110页 |
5-1 在线BCI 平台的设计 | 第94-105页 |
5-1-1 在线BCI 平台总体框架 | 第94-97页 |
5-1-2 “工作/空闲”状态间切换的实现 | 第97-102页 |
5-1-3 工作状态下数据实时分析 | 第102-104页 |
5-1-4 在线BCI 平台参数设置及用户训练过程 | 第104-105页 |
5-2 在线BCI 平台对模拟轮椅的电动小车的控制 | 第105-109页 |
5-2-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05-106页 |
5-2-2 总体设计思路 | 第106页 |
5-2-3 在线BCI 平台多命令控制的实现 | 第106-107页 |
5-2-4 电动小车硬件构成及功能 | 第107-108页 |
5-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8-10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