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路径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 ·调查方法 | 第10-11页 |
| ·分析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基础和研究条件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电信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当前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当前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17-20页 |
| ·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不足 | 第17-1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角度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电信市场现状 | 第20-29页 |
| ·领先的国外全业务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营销特色 | 第20-24页 |
| ·全业务电信运营的定义 | 第20-21页 |
| ·国外电信运营商广义全业务的模式及效果 | 第21-23页 |
| ·国外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经验和启示 | 第23-24页 |
| ·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 ·重组后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的市场分额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 ·重组后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的营销基础条件分析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 第29-39页 |
|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第29-31页 |
| ·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变化 | 第29页 |
| ·政府管制政策分析 | 第29-31页 |
| ·赤峰联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 ·赤峰本地通信市场的总体形势 | 第31页 |
| ·各个运营商的优劣比较 | 第31-32页 |
| ·赤峰联通的SWOT分析 | 第32-39页 |
| ·优势 | 第32-35页 |
| ·劣势 | 第35-36页 |
| ·机会 | 第36-37页 |
| ·威胁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的现状 | 第39-49页 |
| ·赤峰联通总体经营情况 | 第39页 |
| ·赤峰联通市场目标客户分析 | 第39-40页 |
| ·赤峰联通客户品牌分析 | 第40-42页 |
| ·赤峰联通产品资费套餐分析 | 第42-47页 |
| ·2G移动业务套餐资费 | 第42-44页 |
| ·G3移动业务套餐资费 | 第44-46页 |
| ·固定通信套餐资费 | 第46-47页 |
| ·赤峰联通渠道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策略 | 第49-55页 |
| ·品牌发展策略 | 第49-50页 |
| ·渠道发展管理策略 | 第50-52页 |
| ·抓好各基层经营单位的自有营业厅建设 | 第50页 |
| ·整合资源,提高自有渠道的覆盖面 | 第50页 |
| ·重视建设并发挥以网上营业厅为代表的电子渠道等非传统渠道的作用 | 第50页 |
| ·巩固代理渠道,调整代理渠道的政策 | 第50-52页 |
| ·终端产品和资费管理策略 | 第52-55页 |
| ·发挥融合业务优势,实现各项业务协同有效发展 | 第52页 |
| ·利用灵活的终端销售策略发展用户 | 第52-53页 |
| ·针对不同用户群制定不同的移动通信资费标准 | 第53-55页 |
| 第七章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措施 | 第55-59页 |
| ·目标市场产品价格规划 | 第55-57页 |
| ·深入市场调研,选准目标市场 | 第55页 |
| ·理性设计资费,有效保护市场 | 第55页 |
| ·发挥融合优势,精细营销措施 | 第55-57页 |
| ·渠道创新管理 | 第57-59页 |
| ·将自有渠道打造专业化营销的核心团队 | 第57页 |
| ·将社会渠道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 第57-59页 |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 ·赤峰联通市场发展成效与总结 | 第59-60页 |
| ·本文的研究不足与今后努力方向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