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符号表 | 第13-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浮空器热特性及传热机制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浮空器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相关的自然对流、混合对流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自然对流和混合对流数值方法 | 第26-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蒙皮材料热辐射特性与浮空器模型的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31-54页 |
·蒙皮材料红外发射率实验研究 | 第31-37页 |
·红外发射率测量原理 | 第31-33页 |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34-35页 |
·红外发射率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浮空器蒙皮热控涂层材料热辐射特性分析 | 第37-43页 |
·薄膜二次表面镜的辐射吸收与反射特性过程 | 第37-38页 |
·反射率和吸收系数的最小二乘法求解 | 第38-41页 |
·薄膜二次表面镜涂层材料反射率和吸收系数计算结果 | 第41-43页 |
·浮空器模型的热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 第43-53页 |
·浮空器模型的热特性模拟实验原理和装置 | 第43-46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46-47页 |
·浮空器蒙皮和内部气体温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平流层浮空器的瞬态耦合传热特性 | 第54-79页 |
·平流层热环境特性 | 第54-58页 |
·平流层浮空器瞬态耦合传热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58-63页 |
·瞬态耦合传热模型 | 第58-61页 |
·离散方程与计算方法 | 第61-63页 |
·浮空器瞬态耦合传热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 第63-66页 |
·球形浮空器升空过程中的瞬态热特性 | 第66-72页 |
·计算参数 | 第66-67页 |
·蒙皮温度和填充气体温度变化规律 | 第67-69页 |
·辐射物性对浮空器蒙皮温差的影响 | 第69-70页 |
·浮空器夜间升空时的热特性 | 第70-72页 |
·球形浮空器定点飞行过程中的瞬态热特性 | 第72-77页 |
·计算参数 | 第72-73页 |
·定点飞行过程中浮空器蒙皮和填充气体的温度瞬态变化规律 | 第73-76页 |
·蒙皮辐射物性对定点飞行过程中浮空器蒙皮温差的影响 | 第76页 |
·定点高度对浮空器蒙皮温差的影响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平流层浮空器气囊内部的自然对流传热特性 | 第79-103页 |
·物理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79-82页 |
·自然对流传热控制方程 | 第79-81页 |
·湍流模型 | 第81-82页 |
·边界条件和数值方法 | 第82页 |
·计算可靠性验证与模拟结果分析 | 第82-92页 |
·离散网格无关性与计算方法可靠性分析 | 第82-85页 |
·浮空器蒙皮和填充气体温度场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85-91页 |
·气囊内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1-92页 |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 | 第92-95页 |
·蒙皮辐射物性及太阳能电池对传热的影响 | 第95-97页 |
·上下双气囊布置时的自然对流传热特性 | 第97-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平流层浮空器的热动力学效应 | 第103-122页 |
·平流层浮空器气囊内部热动力学效应分析 | 第103-111页 |
·气囊内部热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103-105页 |
·计算参数 | 第105-106页 |
·定点飞行过程中传热对填充气体质心和力矩的影响 | 第106-111页 |
·平流层浮空器外部气流的热动力学效应 | 第111-121页 |
·浮空器外部混合对流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111-116页 |
·边界条件和数值方法 | 第116-117页 |
·浮升力计算 | 第117-11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8-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结论 | 第122-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