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结构材料对于光场响应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页
     ·侧向光伏及其物理机制第11-15页
       ·物理模型第12-14页
       ·理论模型第14-15页
     ·侧向光伏的应用第15-20页
       ·二维PSD 器件测量小角度第16-17页
       ·PSD 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第17-18页
       ·PSD 在汽车悬架稳定度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第18-19页
       ·PSD 器件应用于近感引信目标探测第19页
       ·基于PSD 器件的深孔直线度检测第19-20页
       ·二维PSD 器件测量两平面的平行度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样品制备、测试与分析方法第21-28页
     ·金属薄膜制备第21-26页
       ·衬底制备第21页
       ·溅射第21-26页
     ·侧向光伏测量方法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金属半导体结侧向光伏理论第28-33页
     ·金属半导体结侧向光伏第28-29页
     ·半导体的光吸收简介第29-32页
       ·本征吸收第30页
       ·激子吸收第30-31页
       ·自由载流子吸收第31页
       ·杂质吸收第31页
       ·晶格振动吸收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金属膜制备、侧向光伏实验测量及结果分析第33-47页
     ·硅--二氧化硅—金属薄膜(MOS)结构中的侧向光伏第33页
     ·金属薄膜制备第33-35页
       ·沉积率第33-34页
       ·制备工艺及步骤第34-35页
     ·金—二氧化硅—硅结构(Au-SiO2-Si)中的侧向光伏效应第35-46页
       ·实验样品第35-37页
       ·样品1:Au40nm—Si0.5mm 照射波长:650nm第37-39页
       ·样品1:Au40nm—Si0.5mm 照射波长:780nm第39-40页
       ·样品1:Au40nm—Si0.5mm 照射波长:650nm 与780nm第40-41页
       ·对于样品一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第41-42页
       ·样品一的实验结果与侧向光伏理论的模拟结果第42-45页
       ·其它样品的侧向光伏实验结果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硅--二氧化--金属薄膜(MOS)结构中的振荡光伏以及波导现象第47-59页
     ·硅基底半导体光波导简介第47页
     ·硅基底半导体光波导的种类第47-50页
       ·外延型光波导第47-48页
       ·SOI 光波导第48-49页
       ·氧化硅光波导第49页
       ·GexSi1-x 外延层光波导和Ge 扩散光波导第49页
       ·硅V 槽光波导第49-50页
       ·SiC 光波导第50页
     ·硅基光波导器件第50-51页
     ·MS 结构(Au-Si)中的振荡光伏及导波现象第51-58页
       ·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第51-52页
       ·实验结果第52-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光场能量在嵌入式纳米材料结构中的定位聚焦第59-82页
     ·简介第59-61页
     ·广义本征值问题第61-64页
     ·延迟Green 函数,表面等离子体波在金属表面的增益第64-68页
     ·直角坐标下结构算符矩阵元第68-74页
     ·直角坐标下势函数的表示形式第68页
     ·算符A ,B 的矩阵元第68-70页
     ·与边界有关的算符A, B 的矩阵元第70-72页
       ·不同边界下的内积<φ_0(r)> <φ_n(r)>第72-74页
     ·偏振光脉冲相位频率调制反演控制第74-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件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入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导丝插入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氧化膜对2219铝合金FSW与VPPA交叉焊缝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