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 分类 | 第14-15页 |
2 血清型 | 第15页 |
3 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 | 第15-16页 |
4 流行及分布范围 | 第16页 |
5 毒力因子 | 第16-21页 |
·外毒素 | 第16-17页 |
·胞外蛋白酶 | 第17-18页 |
·粘附因子 | 第18-21页 |
6 免疫防制 | 第21页 |
7 本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嗜水气单包菌主要粘附素基因分析 | 第23-31页 |
1 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菌株 | 第23页 |
·质粒 | 第23页 |
·试验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 方法 | 第24-27页 |
·引物的合成 | 第24页 |
·基因组DNA 模板的提取 | 第24页 |
·Mah 的扩增 | 第24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4-25页 |
·PCR 产物的克隆 | 第25-26页 |
·Mah 基因的测序及分析比较 | 第26页 |
·粘附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Mah 基因的克隆 | 第27-28页 |
·Mah 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28页 |
·Mah 基因对应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重组菌ZAPB 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产物的纯化 | 第31-38页 |
1 材料 | 第31页 |
·试验菌株 | 第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2 方法 | 第31-34页 |
·试验菌株的复苏 | 第31-32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可溶性表达的探索 | 第33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复性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ZAPB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4页 |
·可溶性表达的分析 | 第34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MAH-TRXA 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38-48页 |
1 材料 | 第38-39页 |
·试验菌株 | 第38页 |
·试验细胞 | 第38页 |
·试验动物 | 第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39页 |
2 方法 | 第39-41页 |
·提取ZN1 外膜蛋白 | 第39页 |
·兔抗血清的制备 | 第39页 |
·Mah-TrxA 融合蛋白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Mah-TrxA 粘附功能分析 | 第40-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ELISA 分析Mah-TrxA 抗原性 | 第41页 |
·ELISA 分析Mah-TrxA 免疫原性 | 第41页 |
·各菌与EPC 的粘附结果 | 第41-42页 |
·Mah-TrxA 对Ah 菌粘附EPC 的影响 | 第42页 |
·抗血清对Ah 菌粘附EPC 的影响 | 第42-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 第46页 |
·粘附功能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