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的南方人工林主要病害监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地面非成像光谱仪概述第10页
   ·地面高光谱遥感监测植被病虫害的基本原理第10-12页
     ·地面高光谱技术诊断病虫害的原理第10-11页
     ·健康和受胁迫植被的光谱特征第11-12页
   ·地面高光谱遥感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第12-16页
     ·光谱分析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第13-14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谱特征之间关系研究第14-15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受害程度与光谱特征之间关系研究第15-16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30页
   ·试验设计第18-19页
     ·试验地点第18页
     ·试验时间第18页
     ·样地设置及数据采集方法第18-19页
   ·试验仪器第19-21页
     ·光谱测定仪器第19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器第19-21页
   ·试验样本材料与数据获取第21-26页
     ·杉木炭疽病样本材料与数据获取第21-24页
     ·马尾松赤枯病样本材料与数据获取第24-25页
     ·油茶炭疽病样本材料与数据获取第25-26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6-27页
     ·光谱数据预处理第26-27页
     ·基于相关系数分析法的敏感波段选择第27页
     ·光谱数据降维处理第27页
   ·病情指数、叶绿素含量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及评价方法第27-30页
     ·模型建立方法第28-29页
     ·模型精度评价方法第29-30页
3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光谱特征及红边特征参数提取第30-34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光谱特征第30-31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原始光谱特征第30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微分光谱特征第30-31页
   ·红边特征参数的提取第31-34页
4 地面高光谱遥感在杉木炭疽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34-42页
   ·杉木炭疽病病情指数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34-37页
     ·病情指数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4-35页
     ·病情指数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5页
     ·杉木炭疽病病情指数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35-37页
   ·杉木炭疽病冠层针叶叶绿素含量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37-39页
     ·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7页
     ·叶绿素含量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7页
     ·杉木炭疽病冠层针叶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37-39页
   ·小结第39-42页
5 地面高光谱遥感在马尾松赤枯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42-48页
   ·马尾松赤枯病病情严重度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42-44页
     ·病情严重度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2-43页
     ·病情严重度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3页
     ·马尾松赤枯病病情严重度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43-44页
   ·马尾松赤枯病冠层针叶叶绿素含量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44-46页
     ·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4-45页
     ·叶绿素含量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5页
     ·马尾松赤枯病冠层针叶色素含量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6 地面高光谱遥感在油茶炭疽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48-56页
   ·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48-50页
     ·病情指数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8-49页
     ·病情指数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9页
     ·油茶炭疽病病情指数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49-50页
   ·油茶炭疽病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50-54页
     ·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第50-51页
     ·叶绿素含量与红边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第51-52页
     ·油茶炭疽病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第52-54页
   ·小结第54-56页
7 结论与讨论第56-60页
   ·结论第56-58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第56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冠层光谱敏感波段筛选及红边特征参数提取第56-57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病情和叶绿素含量地面高光谱反演模型第57页
     ·病害胁迫下林木病害监测模型优选第57-58页
   ·讨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
下一篇:改变碳输入对樟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