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国内外农药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农药简介 | 第9页 |
·农药的发展 | 第9-10页 |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 | 第10-11页 |
·农药残留对人类危害 | 第11-12页 |
·对神经的影响 | 第11页 |
·致癌作用 | 第11页 |
·对肝脏的影响 | 第11页 |
·诱发突变 | 第11-12页 |
·慢性中毒 | 第12页 |
·国内外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及涉及的农药 | 第12页 |
·国内农药的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世界农药的污染现状 | 第13页 |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概况 | 第13-19页 |
·农药残留概念及其动态研究 | 第13-14页 |
·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方法 | 第14-18页 |
·几种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第18-19页 |
·开展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上海市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现状 | 第21-35页 |
·上海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发展史 | 第21-22页 |
·蔬菜农残速测工作从无到有 | 第21页 |
·从1999年的几个检测点,逐步发展到2008年的250个检测点 | 第21页 |
·从开始的市区县检测,发展到2008年的企业自测 | 第21-22页 |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速测员业务水平 | 第22页 |
·2005年建成了三级检测网络,并与2007年进行网络化管理 | 第22页 |
·上海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现状 | 第22-35页 |
·上海蔬菜农残速测人员的分布 | 第22-23页 |
·上海蔬菜农残检测数量的统计 | 第23-24页 |
·蔬菜农残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24-33页 |
·蔬菜新技术的推广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上海市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中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欠妥 | 第35-36页 |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涉及限量指标少 | 第35页 |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指标过于笼统 | 第35页 |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与发达国家差别大 | 第35-36页 |
·我国蔬菜标准缺少贸易的因素 | 第36页 |
·蔬菜农残速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本底值较高蔬菜影响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农药的叠加使用使检测出现偏差 | 第37页 |
·部分类别的农药尚不能正确检测 | 第37页 |
·速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 第37页 |
·采送样缺乏规范 | 第37页 |
·速测队伍不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 第37-38页 |
·检测覆盖面有限 | 第38页 |
·超标样品追溯制度不完善 | 第38页 |
·网络化管理薄弱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上海市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发展和对策 | 第39-49页 |
·提高上海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水平的途径 | 第39-40页 |
·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 第39页 |
·采用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 第39-40页 |
·加强有关农药毒性评价工作 | 第40页 |
·减少农药残留的对策 | 第40-42页 |
·建立健全农药管理和蔬菜检测的体系 | 第40-41页 |
·建设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 第41-42页 |
·强化农药管理 | 第42页 |
·推广祛除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 第42页 |
·速测技术发展对策 | 第42-44页 |
·对本底值较高蔬菜进行试验 | 第42-43页 |
·规范检测技术 | 第43-44页 |
·改进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 | 第44页 |
·速测管理上发展对策 | 第44-49页 |
·大力解决蔬菜农残超标问题 | 第44-46页 |
·加强速测工作的管理力度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