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12-28页 |
1.1检测生物分子 | 第12-13页 |
1.2DNA纳米技术 | 第13-18页 |
1.2.1结构DNA纳米技术 | 第13-14页 |
1.2.2动态DNA纳米技术 | 第14-16页 |
1.2.3功能DNA纳米技术 | 第16-18页 |
1.3结构DNA纳米技术在平面界面上的生物应用 | 第18-22页 |
1.3.1利用四面体DNA纳米结构定制界面特性以改善生物传感 | 第18-20页 |
1.3.2利用DNA折纸定制界面属性以改善生物传感 | 第20-21页 |
1.3.3DNA纳米结构辅助界面蛋白模式 | 第21-22页 |
1.3.4DNA折纸杂交纳米孔在生物传感和生物医学上应用 | 第22页 |
1.4动态DNA纳米技术在平面界面上的生物应用 | 第22-26页 |
1.4.1DNA纳米机器的动力学研究 | 第22-24页 |
1.4.2生物传感信号放大 | 第24-26页 |
1.4.3功能DNA纳米技术在平面界面上的生物应用 | 第26页 |
1.5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基于新型DNA水凝胶放大信号探针结合DNAWalker放大多功能荧光检测microRNA | 第28-46页 |
2.1引言 | 第28-29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1页 |
2.2.2氨基化SiO2微球的合成 | 第31页 |
2.2.3CdTeQDs合成 | 第31页 |
2.2.4DNA和RNA的预处理 | 第31页 |
2.2.5DNAwalker扩增过程 | 第31页 |
2.2.6DNA水凝胶的合成过程 | 第31-32页 |
2.2.7在SiO2微球上组装H1 | 第32页 |
2.2.8量子点探针(P3和P4)的制备 | 第32页 |
2.2.9构建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目标 | 第32-33页 |
2.2.10总RNA提取 | 第33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33-45页 |
2.3.1基于新型DNA水凝胶放大的多功能信号探针结合DNAWalker荧光检测microRNA机理 | 第33-35页 |
2.3.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35页 |
2.3.3凝胶电泳分析 | 第35-37页 |
2.3.4冷冻干燥的DNA-水凝胶表征 | 第37页 |
2.3.5SiO2微球,SiO2-DNA和CdTe量子点的表征 | 第37-39页 |
2.3.6荧光共聚焦成像表征 | 第39页 |
2.3.7基于水凝胶的荧光平台检测靶标miRNA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2.3.8优化实验条件 | 第40-42页 |
2.3.9荧光信号对不同浓度的miRNA-141的响应 | 第42-44页 |
2.3.10荧光策略对检测miRNA的选择性 | 第44-45页 |
2.3.11荧光方法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第45页 |
2.4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基于DNA树突状大分子荧光探针与链置换扩增超灵敏检测汞离子 | 第46-61页 |
3.1引言 | 第46-47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48页 |
3.2.2制备金纳米粒子 | 第48页 |
3.2.3目标Hg2+诱导扩增过程 | 第48页 |
3.2.4制备SiO2-C1和DNA-AuNPs | 第48-49页 |
3.2.5在SiO2微球上制备树枝状荧光信号探针 | 第49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3.1基于DNA树突状大分子荧光探针与链置换扩增超灵敏检测汞离子的研究 | 第49-50页 |
3.3.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3.3.3凝胶电泳分析 | 第51-52页 |
3.3.4poly-G-C2/reporterprobe/AuNPs,SiO2-Cl/MT的表征 | 第52-53页 |
3.3.5组装的report-poly(T)product/signalprobes、SiO2微球上的树突状产物表征. | 第53-54页 |
3.3.6树突状放大荧光传感平台检测Hg2+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3.3.7优化实验条件 | 第55-56页 |
3.3.8树突状放大荧光系统检测Hg2+的性能 | 第56-57页 |
3.3.9荧光传感器对Hg2+检测的选择性 | 第57-58页 |
3.3.10荧光传感器的实际样品分析 | 第58-59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基于DNAWalker扩增与超支化DNA纳米结构的多功能荧光平台用于多目标检测和癌细胞药物输送 | 第61-79页 |
4.1引言 | 第61-62页 |
4.2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2-64页 |
4.2.2合成氨基化SiO2微球 | 第64页 |
4.2.3DNA步行扩增过程 | 第64页 |
4.2.4H1在SiO2微球上的组装 | 第64-65页 |
4.2.5制备树枝状DNA纳米结构,用于放大荧光检测Cu2+ | 第65页 |
4.2.6用Dox制备树突状DNA纳米结构以进行ATP检测 | 第65页 |
4.2.7细胞培养和细胞摄取Dox | 第65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65-78页 |
4.3.1基于HB-HCR的荧光平台原理,用于多功能检测Cu2+,ATP和向癌细胞递送药物 | 第65-67页 |
4.3.2凝胶电泳分析 | 第67-70页 |
4.3.3SiO2微球,DNA的表征 | 第70页 |
4.3.4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HB-HCR产物 | 第70-71页 |
4.3.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SiO2-H1和H1-S3-H2-SH-H3-Dox | 第71-72页 |
4.3.6优化实验条件 | 第72-73页 |
4.3.7HB-HCR荧光平台检测目标Cu2+的可行性 | 第73页 |
4.3.8HB-HCR荧光平台检测目标ATP的可行性 | 第73-74页 |
4.3.9HB-HCR扩增荧光系统的分析性能 | 第74-76页 |
4.3.10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研究 | 第76-77页 |
4.3.11ATP诱导的癌细胞释放药物 | 第77页 |
4.3.12实际样品检测 | 第77-78页 |
4.4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