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孔神经处理机制的研究及其信息建模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面孔研究中的经典模型第15-19页
       ·Bruce的面孔知觉功能模型第16-18页
       ·Haxby的分布式神经处理模型第18-19页
     ·面孔识别中的四个子领域第19-30页
       ·身份识别的研究综述第19-22页
       ·表情识别的研究综述第22-25页
       ·身份处理和表情处理之间功能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5-27页
       ·面孔加工特异性的研究综述第27-30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0-31页
     ·本文组织与结构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第二章 面孔研究中的适应实验范例第37-55页
     ·引言第37-38页
     ·表情适应和后效尺寸评估第38-46页
       ·表情适应的范例第38-40页
       ·后效的基本数据分析方法第40-42页
       ·后效的统计分析方法第42-46页
     ·面孔适应的类型第46-47页
     ·影响神经适应尺寸的三个关键因素第47-49页
     ·适应的内在机制第49-52页
       ·疲劳模型(Fatigue model)第50-51页
       ·锐化模型(sharpen model)第51-52页
 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三章 面孔建模相关的三个研究问题第55-61页
     ·研究问题描述第55-58页
       ·面孔后效的功能建模第55-56页
       ·表情的神经表征类型第56-57页
       ·身份系统与表情系统之间的功能交互关系第57-58页
     ·研究框架和论文组织结构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第四章 面孔后效的机制研究及其建模第61-81页
     ·引言第61-64页
       ·面孔识别相关的腹侧通道第62-63页
       ·研究问题:面孔后效的产生机制第63-64页
     ·实验设计第64-65页
     ·实验配置第65-67页
       ·被试第65页
       ·设备描述第65-66页
       ·视觉刺激构建第66-67页
     ·色彩系统至面孔系统的神经适应传递的考察第67-69页
       ·视觉刺激第67页
       ·实验步骤第67-68页
       ·结果分析第68-69页
     ·形状系统至面孔系统的神经适应传递的考察第69-70页
       ·视觉刺激第69-70页
       ·结果分析第70页
     ·跨层次适应传递机制的理论内涵第70-72页
     ·面孔响应神经元的敏感度变化的测量第72-74页
       ·视觉刺激第72页
       ·实验步骤第72-73页
       ·敏感性变化的两个主要结论第73-74页
     ·面孔后效的仿真建模第74-78页
       ·建模方法第75-77页
       ·建模结果第77-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五章 基于独立组件和空间配置的表情神经表征第81-95页
     ·引言第81-84页
       ·局部组件和空问配置在身份识别中的作用第82-83页
       ·基于局部组件的表情识别假说第83页
       ·基于空间配置的表情识别假说第83-84页
     ·实验设计第84-85页
     ·实验配置第85-87页
       ·被试第85页
       ·实验步骤第85-87页
     ·局部组件的表情神经表征的存在可能性第87-89页
       ·视觉刺激第87页
       ·结果分析第87-89页
     ·空间配置的表情神经表征的存在可能性第89-91页
       ·视觉刺激第90页
       ·结果分析第90-91页
     ·讨论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六章 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的功能关系研究第95-114页
     ·引言第95-96页
     ·实验设计第96-97页
     ·实验配置第97-98页
       ·被试第97-98页
       ·实验步骤第98页
     ·身份系统对表情后效的干扰测量第98-101页
       ·视觉刺激第98-99页
       ·结果分析第99-101页
     ·表情系统对身份后效的干扰测量第101-104页
       ·视觉刺激第102页
       ·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身份无关表情神经表征的考量第104-105页
     ·相似度对表情后效的影响第105-107页
       ·视觉刺激第106页
       ·结果分析第106-107页
     ·WIKE面孔产生的表情后效第107-108页
       ·视觉刺激第107-108页
       ·结果分析第108页
     ·讨论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第七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第114-122页
     ·研究总结第114-115页
     ·多阶段层次交互模型第115-119页
       ·面孔的前处理及共时间属性第115-118页
       ·第三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第118-119页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意义第119-120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2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目标的高可信自适应容错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规模运动群体跟踪和三维人脸姿态纠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