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极窄叶突变体和长穗颈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水稻叶片的发育、形态结构及其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2-14页 |
·水稻叶片的发育 | 第12页 |
·水稻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其观察 | 第12-13页 |
·水稻叶片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 | 第13-14页 |
·水稻叶片突变类型 | 第14-15页 |
·水稻叶色突变 | 第14-15页 |
·水稻叶斑突变 | 第15页 |
·水稻叶形突变 | 第15页 |
·水稻窄叶突变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水稻窄叶突变种质的发现 | 第15-16页 |
·水稻窄叶突变的分子机制 | 第16-17页 |
·水稻窄叶突变基因nal的定位 | 第17-18页 |
·水稻长穗颈突变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水稻长穗颈突变体的发现 | 第18-19页 |
·水稻长穗颈突变的分子机制 | 第19-20页 |
·水稻长穗颈基因eui的定位及克隆 | 第20页 |
·分子标记子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 第20-22页 |
·水稻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极窄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 第24-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间表型鉴定 | 第24页 |
·冰冻切片水稻叶片组织的观察 | 第24-25页 |
·F_2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5页 |
·DNA提取 | 第25页 |
·PCR扩增 | 第25页 |
·基因定位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突变体TB-56表型特征 | 第26-27页 |
·突变体TB-56叶片结构观察 | 第27-29页 |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29-30页 |
·窄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 第30-33页 |
·候选基因的预测及分析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水稻极窄叶突变体的突变表型及其遗传模式 | 第33-34页 |
·水稻极窄叶突变体叶片的显微结构研究 | 第34-35页 |
·水稻极窄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 第35-36页 |
3 长穗颈隐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 | 第3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F_2定位群体的构建及田间表型鉴定 | 第36页 |
·DNA提取 | 第36页 |
·PCR扩增 | 第36-37页 |
·基因定位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长穗颈隐性高秆突变体TB-72表型特征 | 第37-38页 |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38-39页 |
·长穗颈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附录Ⅰ 植物DNA提取步骤 | 第53-54页 |
附录Ⅰ-1 大样法(改良CTAB法) | 第53页 |
附录Ⅰ-2 小样法 | 第53-54页 |
附录Ⅰ-3 小样改进法 | 第54页 |
附录Ⅱ SSR反应体系和扩增 | 第54-55页 |
附录Ⅲ 电泳检测 | 第55-56页 |
附录Ⅲ-1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55页 |
附录Ⅲ-2 PAGE电泳检测 | 第55-56页 |
附录Ⅳ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56-57页 |
附录Ⅳ-1 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56-57页 |
附录Ⅳ-2 PAGE电泳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57页 |
附录Ⅳ-3 FAA固定液的配制(1L)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