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R修复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说明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部分 建立比格犬牙列缺损模型 | 第13-17页 |
1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1 实验动物与材料 | 第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2.2.1 术前准备 | 第15页 |
2.2.2 手术过程 | 第15页 |
2.2.3 术后处理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牙槽窝缺损制备及种植手术 | 第17-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1 实验动物与材料 | 第17页 |
1.2 实验分组 | 第17-18页 |
1.3 种植手术 | 第18-20页 |
1.3.1 术前准备 | 第18页 |
1.3.2 手术过程 | 第18-20页 |
1.3.3 术后处理 | 第2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牙槽窝缺损修复效果评价 | 第2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22-26页 |
1.2 标本处理 | 第26-27页 |
1.2.1 Micro-CT检测 | 第26页 |
1.2.2 新生骨组织三色荧光标记 | 第26-27页 |
1.2.3 组织形态学分析 | 第27页 |
1.3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33页 |
2.1 标本大体情况 | 第27-28页 |
2.2 牙槽骨缺损处骨微结构的变化 | 第28-30页 |
2.3 牙槽骨缺损处骨矿化速率的观察与分析 | 第30-32页 |
2.4 牙槽骨缺损处组织形态学 | 第32-3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全文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7页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