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特大型锻件的国家需求及技术瓶颈 | 第14页 |
1.2 金属塑性变形特性及组织演变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金属热变形时的软化机制 | 第14-15页 |
1.2.2 金属塑性变形本构及微观模型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1.2.3 数值模拟技术在微观组织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1.3 核电压力容器材料及成形工艺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1 核电压力容器材料的发展 | 第19页 |
1.3.2 核电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的发展 | 第19页 |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SA508-3钢加热过程晶粒长大模型 | 第21-34页 |
2.1 实验材料及加热方案 | 第21-22页 |
2.2 高温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 | 第22-26页 |
2.2.1 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生长的影响 | 第22-24页 |
2.2.2 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 奥氏体晶粒长大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2.3.1 奥氏体晶粒生长模型 | 第26-28页 |
2.3.2 初始晶粒尺寸模型 | 第28-29页 |
2.3.3 模型验证 | 第29-30页 |
2.4 奥氏体晶粒的异常长大 | 第30-33页 |
2.4.1 晶粒异常长大现象 | 第30-31页 |
2.4.2 晶粒异常生长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SA508-3钢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及数学模型 | 第34-50页 |
3.1 单道次热压缩实验 | 第34-36页 |
3.1.1 热压缩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3.1.2 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2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 | 第36-47页 |
3.2.1 两段式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 | 第36-37页 |
3.2.2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7-44页 |
3.2.3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44-45页 |
3.2.4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的验证 | 第45-47页 |
3.3 动态再结晶模型 | 第47-49页 |
3.3.1 热变形参数对SA508-3 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SA508-3钢静态软化行为与再结晶数学模型 | 第50-76页 |
4.1 静态软化双道次热压缩实验方案 | 第50-53页 |
4.2 亚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研究 | 第53-60页 |
4.2.1 实验参数对SA508-3 钢亚动态再结晶软化规律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2 实验参数对SA508-3 钢亚动态再结晶分数及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55-60页 |
4.3 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晶粒尺寸演化模型 | 第60-64页 |
4.3.1 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 | 第60-62页 |
4.3.2 亚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62-64页 |
4.4 静态再结晶软化行为研究 | 第64-71页 |
4.4.1 静态再结晶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4.2 实验参数对SA508-3 钢静态再结晶软化规律及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66-71页 |
4.5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及晶粒尺寸演化模型 | 第71-75页 |
4.5.1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 | 第71-73页 |
4.5.2 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73-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DEFORM集成关键技术及数值模拟与验证 | 第76-109页 |
5.1 多道次热变形非稳态工艺参数下方程的处理 | 第76-83页 |
5.1.1 非稳态工艺参数下的流动应力及微观组织演变计算模型 | 第76-78页 |
5.1.2 热成形过程道次间隔非稳态工艺参数处理技术 | 第78-81页 |
5.1.3 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及其与DEFORM-3D有限元软件的集成 | 第81-83页 |
5.2 非稳态工艺参数下热变形数值模拟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83-98页 |
5.2.1 非稳态工艺参数下镦粗实验及数值模拟 | 第83-92页 |
5.2.2 非稳态工艺参数下的多道次拔长实验及数值模拟 | 第92-98页 |
5.3 大锻件成形中的晶粒粗大机制与工艺控制方法 | 第98-108页 |
5.3.2 SA508-3 钢变形后粗化实验结果分析 | 第99-106页 |
5.3.3 控制晶粒异常长大的工艺参数窗口 | 第106-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6章 宏微观综合仿真技术在核电大封头锻造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 第109-152页 |
6.1 CAP1400 核电堆型的蒸汽发生器上封头的终锻成形数值模拟 | 第109-124页 |
6.1.1 零件形状及成形难点 | 第109-111页 |
6.1.2 终锻成形工艺过程模拟 | 第111-118页 |
6.1.3 新工艺提出及数值模拟分析 | 第118-124页 |
6.2 核反应堆AP1000 水室封头整体成形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 第124-142页 |
6.2.1 零件形状及成形难度 | 第124-125页 |
6.2.2 核反应堆AP1000 水室封头整体成形新工艺 | 第125-130页 |
6.2.3 水室封头小型1:25 比例件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0-134页 |
6.2.4 水室封头小型1:25 比例件实验室研究 | 第134-139页 |
6.2.5 水室封头热冲压成形预制坯料反求与制备 | 第139-142页 |
6.3 核反应堆 AP1000水室封头1:5模拟件的热冲成形仿真与实验 | 第142-146页 |
6.4 AP1000 蒸发器水室封头成形的工程仿真分析 | 第146-151页 |
6.4.1 水室封头热冲压成形胎模制坯工艺模拟 | 第146-148页 |
6.4.2 核反应堆AP1000 水室封头整体热冲压成形数值模拟 | 第148-15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