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9-12页 |
1.2.1 超级电容器发展简介 | 第9-10页 |
1.2.2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1.2.3 超级电容器分类 | 第12页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3.1 碳材料 | 第12-14页 |
1.3.2 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14-16页 |
1.3.3 导电高聚物材料 | 第16-17页 |
1.4 多孔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1.4.1 多孔银概述及其储能机理 | 第17-18页 |
1.4.2 多孔银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1.4.3 多孔银电极材料 | 第19页 |
1.4.4 基于多孔银网络的复合电极材料 | 第19-20页 |
1.5 本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2.2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1 多孔银网络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多孔银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2.3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2.3.1 材料制备用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3.2 材料表征用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2.4.1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5-26页 |
2.4.2 测试系统的选择 | 第26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及性能计算 | 第26-28页 |
第3章 多孔银网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28-45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多孔银网络的表征 | 第28-33页 |
3.2.1 沉积时间对Ag@PF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2 反应温度对Ag@PF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煅烧时间对多孔银网络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4 参数优化后的多孔银网络表征 | 第33页 |
3.3 多孔银网络的电化学性能 | 第33-38页 |
3.3.1 Ag_2ONPs/PSN的表征 | 第33-36页 |
3.3.2 多孔银网络的电化学性能 | 第36-38页 |
3.4 多孔银网络-活性炭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 | 第38-43页 |
3.4.1 活性炭(AC)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 | 第38-40页 |
3.4.2 PSN-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正负极电荷匹配 | 第40页 |
3.4.3 PSN-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多孔银网络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5-6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碳纳米纤维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1 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碳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2 化学气相沉积温度对N-CNFs/PSN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4.3 N-PCNFs/PSN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7-48页 |
4.4 氨气处理对N-PCNFs/PSN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8-53页 |
4.4.1 氨气处理对N-PCNFs/PSN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2 氨气处理对N-PCNFs/PSN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氨气处理时间对N-PCNFs/PSN中氮掺杂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4.5 氮掺杂和PSN的引入对N-PCNFs/PSN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8页 |
4.5.1 氮掺杂和PSN的引入对N-PCNFs/PSN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5.2 氮掺杂和PSN的引入对N-PCNFs/PSN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8页 |
4.6 N-PCNFs/PSN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5.2 工作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