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9-11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9页 |
1.2.2 正极材料 | 第9-10页 |
1.2.3 负极材料 | 第10-11页 |
1.3 硅负极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 第11-17页 |
1.3.1 硅负极的储锂机制 | 第11-12页 |
1.3.2 硅负极的技术瓶颈 | 第12页 |
1.3.3 硅负极的改性与优化 | 第12-17页 |
1.4 氧化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1 氧化硅基材料的性能研究与优化 | 第17-18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0-25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0-21页 |
2.2 材料表征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2.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页 |
2.2.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1-22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页 |
2.2.4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2页 |
2.2.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2页 |
2.2.6 热重分析 | 第22-23页 |
2.2.7 氮气等温吸脱附分析 | 第23页 |
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3-25页 |
2.3.1 极片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23页 |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3页 |
2.3.3 循化伏安测试 | 第23-24页 |
2.3.4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4-25页 |
第3章 SiO_2/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5-39页 |
3.1 前言 | 第2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3.2.1 SiO_2/C负极材料的合成 | 第25-26页 |
3.2.2 材料结构成分的表征 | 第26页 |
3.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3.3 SiO_2/C复合材料成分结构分析 | 第27-32页 |
3.3.1 SiO_2/C复合材料组分分析 | 第27-29页 |
3.3.2 SiO_2/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29-32页 |
3.4 SiO_2/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2-35页 |
3.5 镁热还原SiO_2/C复合材料的探索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50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合成 | 第39-40页 |
4.2.2 材料结构成分的表征 | 第40页 |
4.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4.3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成分结构表征 | 第41-45页 |
4.3.1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XRD及组分分析 | 第41-42页 |
4.3.2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42-45页 |
4.4 Si/G气凝胶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多孔3D G/Si/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实验 | 第50-52页 |
5.2.1 G/Si/C负极材料的合成 | 第50-51页 |
5.2.2 材料结构成分的表征 | 第51-52页 |
5.2.3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52页 |
5.3 G/Si/C负极材料的结构成分表征 | 第52-57页 |
5.3.1 G/Si/C负极材料的XRD及组分分析 | 第52-54页 |
5.3.2 G/Si/C负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54-57页 |
5.4 G/Si/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7-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