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合理性审视及其优化--基于杭州、舟山、绍兴的案例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框架第19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9-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核心概念第22-25页
        2.1.1 容错与纠错第22-24页
        2.1.2 可容与可纠之错第24页
        2.1.3 容错纠错机制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29页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25-27页
        2.2.2 有限理性理论第27-29页
第3章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视域与维度第29-46页
    3.1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视域选取与维度构建第29-32页
        3.1.1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视域选取第29-30页
        3.1.2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维度构建第30-32页
    3.2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基本视域第32-39页
        3.2.1 合理性审视的哲理视域第32-34页
        3.2.2 合理性审视的法理视域第34-36页
        3.2.3 合理性审视的情理视域第36-37页
        3.2.4 合理性审视的治理视域第37-39页
    3.3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审视的维度第39-46页
        3.3.1 目标价值导向的正确性第39-41页
        3.3.2 内容限度的合理性第41-42页
        3.3.3 执行程序的规范性第42-44页
        3.3.4 执行过程的人文性第44-46页
第4章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以及制约因素分析第46-66页
    4.1 浙江省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三个案例第46-49页
        4.1.1 杭州市临安区征地拆迁第46-47页
        4.1.2 舟山市普陀区滩区迁建第47-48页
        4.1.3 绍兴市灵芝镇养殖水塘承包第48-49页
    4.2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分析:政策文本层面第49-56页
        4.2.1 政策文本内容比较第49-51页
        4.2.2 政策文本目标价值导向的正确性第51-52页
        4.2.3 政策文本内容限度的合理性第52-53页
        4.2.4 政策文本执行程序的规范性第53-55页
        4.2.5 政策文本执行过程的人文性第55-56页
    4.3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分析:实施过程层面第56-61页
        4.3.1 机制具体实施过程第56-58页
        4.3.2 实施过程目标价值导向的正确性第58页
        4.3.3 实施过程内容限度的合理性第58-59页
        4.3.4 实施过程执行程序的规范性第59-60页
        4.3.5 实施过程执行过程的人文性第60-61页
    4.4 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的制约因素第61-66页
        4.4.1 行政行为方权责难以明晰第62页
        4.4.2 理性驱使下的试错风险第62-63页
        4.4.3 机制完善的渐进性第63-64页
        4.4.4 配套机制不完善第64-66页
第5章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优化路径第66-73页
    5.1 坚持鼓励担当与容忍试错相容的价值导向第66-67页
    5.2 界定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限度第67-69页
    5.3 规范容错纠错的具体程序第69-71页
    5.4 增强容错纠错机制改革中的人文关怀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党报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
下一篇:从激励错配到激励相容:干部“廉能”耦合机制障碍及其治理研究--以浙江省N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