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汉孝临空经济区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航空运输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第12页
        1.1.2 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猛,临空经济区建设加速第12-13页
        1.1.3 空间协同成为跨行政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3页
        1.1.4 汉孝临空经济区需要实现整合转型发展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相关概念诠释第14-18页
        1.3.1 临空经济第14-15页
        1.3.2 临空经济区第15-16页
        1.3.3 空间协同第16-18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8-21页
        1.4.1 临空经济区产业类型第18-19页
        1.4.2 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第19-21页
    1.5 研究对象第21-22页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1.6.1 研究内容第22页
        1.6.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7 研究框架第24-25页
2 临空经济区基本特征与作用趋势研究第25-42页
    2.1 临空经济的核心要素第25-27页
        2.1.1 机场第25-26页
        2.1.2 腹地经济第26页
        2.1.3 临空产业第26页
        2.1.4 交通体系第26页
        2.1.5 发展用地第26-27页
    2.2 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第27-34页
        2.2.1 第一阶段:形成时期第28-29页
        2.2.2 第二阶段:成长时期第29-30页
        2.2.3 第三阶段:成熟时期第30页
        2.2.4 临空经济区发展阶段实证第30-34页
    2.3 临空经济区的类型划分第34-36页
        2.3.1 客运型第35页
        2.3.2 货运型第35页
        2.3.3 客货运同步型第35-36页
    2.4 临空经济区的功能空间特征第36-39页
        2.4.1 临空经济区产业类型第36页
        2.4.2 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第36-37页
        2.4.3 临空经济区功能布局第37-39页
    2.5 临空经济区的作用与发展趋势第39-40页
        2.5.1 临空经济区的作用第39页
        2.5.2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趋势第39-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第42-53页
    3.1 伦敦希思罗机场临空经济区第42-44页
    3.2 广州白云机场空港经济区第44-45页
    3.3 对外层面的空间协同路径第45-48页
        3.3.1 建立统一的机场交通管理体系第45-46页
        3.3.2 形成竞合互补的功能定位第46-48页
        3.3.3 构筑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第48页
    3.4 对内层面的空间协同路径第48-52页
        3.4.1 形成分区明确的圈层空间结构第48-49页
        3.4.2 在产业上实现各个城镇特色协同发展第49-51页
        3.4.3 建立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汉孝临空经济区功能特征及空间问题第53-71页
    4.1 汉孝临空经济区基本特征第53-59页
        4.1.1 核心要素第53-58页
        4.1.2 发展阶段第58页
        4.1.3 发展类型第58-59页
    4.2 产业功能发展特征及问题第59-64页
        4.2.1 产业类型:产业临空指向性弱,同质化现象普遍第60-62页
        4.2.2 空间布局:各自为全,空间协同关联性弱第62-64页
    4.3 交通组织特征及问题第64-67页
        4.3.1 区域性“铁水公空”发展潜力较好,但枢纽未形成第64-65页
        4.3.2 各自为政的交通组织架构导致路网密度匹配不均第65-67页
    4.4 土地利用特征及问题第67-69页
        4.4.1 基础设施不平衡带来建设规模差异大第67-69页
        4.4.2 不同发展诉求下的土地利用不合理与浪费现象第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汉孝临空经济区内外协同发展策略第71-90页
    5.1 汉孝临空经济区对外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第71-75页
        5.1.1 武汉城市圈内临空经济概况第71-72页
        5.1.2 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实现错位发展第72-74页
        5.1.3 构筑综合交通网络第74页
        5.1.4 建立城市圈内合作机制第74-75页
    5.2 汉孝临空经济区内部空间协同发展策略第75-87页
        5.2.1 精细化整合空间结构形态第75-78页
        5.2.2 优化产业类型与协调产业布局第78-82页
        5.2.3 建立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共享体系第82-87页
    5.3 创新协同发展管理体制与实施保障第87-88页
        5.3.1 完善并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作用第87页
        5.3.2 打破行政与利益藩篱,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与共享化建设第87-88页
        5.3.3 抢占临空经济发展先机,融入区域实现联动发展第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第90-92页
    6.1 主要结论第90-91页
    6.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1 本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