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柱论文

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纤维复合材料第13-16页
        1.2.1 碳纤维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第13-14页
        1.2.2 碳纤维增强材料优缺点第14-16页
    1.3 防火材料第16-17页
        1.3.1 防火涂料优缺点第16-17页
    1.4 薄钢管第17页
        1.4.1 薄钢管的优缺点第17页
    1.5 提出背景第17-18页
    1.6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1.6.1 目的第18-19页
        1.6.2 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试验介绍及修复理论第21-29页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的一般原则第21页
        2.1.1 承载能力第21页
        2.1.2 耐火分隔功能第21页
        2.1.3 可修复性和再使用性第21页
    2.2 试验内容及过程第21-22页
    2.3 材料介绍第22-25页
        2.3.1 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2页
        2.3.2 钢筋的力学性能第22-23页
        2.3.3 C30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23-24页
        2.3.4 建筑结构胶的力学性能第24页
        2.3.5 CFRP布的力学性能第24-25页
        2.3.6 厚涂型防火涂料的力学性能第25页
        2.3.7 钢材力学性能第25页
    2.4 材料工作原理第25-26页
        2.4.1 CFRP的工作原理第25页
        2.4.2 厚涂形防火涂料防火原理第25-26页
        2.4.3 电焊焊接钢筋原理第26页
        2.4.4 薄钢管第26页
    2.5 钢筋混凝土柱子的计算理论第26-29页
        2.5.1 钢筋混凝土柱常温下承载力计算第26-27页
        2.5.2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常温下承载力计算第27-28页
        2.5.3 薄钢管CFRP共同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常温下承载力计算第28-29页
第三章 试验过程及结果第29-45页
    3.1 结构抗火设计要求第29页
    3.2 试件加固方案第29-32页
    3.3 试件加载第32-34页
        3.3.1 试件放置第32页
        3.3.2 试件加载方式第32-33页
        3.3.3 试件的加载过程及现象第33-34页
    3.4 试验结果和分析第34-43页
        3.4.1 热电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第34-35页
        3.4.2 时间与位移的关系曲线第35-36页
        3.4.3 试件所受承载力与时间关系第36-37页
        3.4.4 卸试件过程及剖件过程第37-43页
    3.5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子抗火性能有限元分析理论第45-63页
    4.1 ANSYS有限元软件介绍第45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50页
        4.2.1 钢筋混凝土建模第46页
        4.2.2 几何建模第46-47页
        4.2.3 单元介绍第47-49页
        4.2.4 定义网格密度并划分第49-50页
    4.3 材料的热工性能第50-55页
        4.3.1 钢材的热工性能第50-52页
        4.3.2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第52-54页
        4.3.3 防火涂料的热工性能第54页
        4.3.4 CFRP的热工性能第54-55页
    4.4 高温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第55-63页
        4.4.1 钢材与薄钢板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第55-58页
        4.4.2 混凝土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第58-63页
第五章 试件模型的热分析第63-69页
    5.1 非线性瞬态温度场的分布第63页
    5.2 热传导方程第63-64页
    5.3 试件模型热传导方程的定解条件第64-65页
    5.4 试件模型的热分析第65-69页
        5.4.1 施加初始条件第66页
        5.4.2 设置求解选项第66页
        5.4.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6-69页
第六章 试件模型的力学耦合分析第69-77页
    6.1 弹塑性理论第69-70页
        6.1.1 Von-Mises屈服准则第69-70页
    6.2 常用的弹塑性模型及定义第70-71页
    6.3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第71-72页
    6.4 力学耦合分析第72-77页
        6.4.1 屈曲分析第72-73页
        6.4.2 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第73-74页
        6.4.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4-75页
        6.4.4 小结第75-77页
第七章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下一篇:汉孝临空经济区空间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