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1.1 脂肪酶概述 | 第8-13页 |
1.1.1 脂肪酶的来源 | 第8页 |
1.1.2 脂肪酶的结构 | 第8-10页 |
1.1.3 脂肪酶的反应机制 | 第10-11页 |
1.1.4 脂肪酶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 耶氏解酯酵母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理性改造 | 第13-16页 |
1.3.1 获得高稳定性菌株的常见方法 | 第14页 |
1.3.2 理性设计 | 第14-15页 |
1.3.3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8-19页 |
2.1.3 工具酶及生化试剂 | 第19-20页 |
2.1.4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 | 第20-22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蛋白结构的预处理 | 第23-24页 |
2.2.2 体系构建 | 第24页 |
2.2.3 平衡整体环境体系 | 第24页 |
2.2.4 分子动力学分析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8页 |
2.3.1 lipY2基因定点突变 | 第25-29页 |
2.3.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2.3.3 毕赤酵母的转化 | 第30-31页 |
2.3.4 重组菌株的筛选及摇瓶发酵 | 第31-32页 |
2.3.5 突变体酶活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6 突变体的分离纯化 | 第33-36页 |
2.3.7 突变体酶学性质分析 | 第36-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63页 |
3.1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38-50页 |
3.1.1 不同温度下LipY2变化情况 | 第38-40页 |
3.1.2 确定突变位点 | 第40-42页 |
3.1.3 突变体模拟情况 | 第42-50页 |
3.2 脂肪酶突变体的表达 | 第50-56页 |
3.2.1 脂肪酶LipY2突变基因的获得 | 第50-53页 |
3.2.2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utants的构建 | 第53-54页 |
3.2.3 突变体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转化与筛选 | 第54-55页 |
3.2.4 突变体的诱导表达 | 第55-56页 |
3.3 突变体蛋白的纯化 | 第56-57页 |
3.3.1 盐析 | 第56页 |
3.3.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56-57页 |
3.4 突变体活性及酶学性质检测 | 第57-62页 |
3.4.1 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 第57-59页 |
3.4.2 突变体的底物特异性 | 第59-60页 |
3.4.3 突变体的比酶活测定 | 第60页 |
3.4.4 突变体的酶促动力学研究 | 第60页 |
3.4.5 不同金属离子对突变体活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3.4.6 不同化学试剂对突变体活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 突变体整体分析 | 第62-63页 |
4 结论 | 第63-64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3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5 展望 | 第64-6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8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