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1.1 提出问题 | 第10页 |
1.1.2 分析问题 | 第10-12页 |
1.1.3 揭示问题 | 第12-13页 |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1.2.1 中国建筑设计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 | 第13-14页 |
1.2.2 新中式建筑设计时代的来临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范围 | 第15-19页 |
1.3.1 认识图腾 | 第16-17页 |
1.3.2 图腾方面 | 第17-18页 |
1.3.3 建筑空间方面 | 第18-19页 |
1.3.4 小结 | 第19页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1.6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6.1 资料采集、整理 | 第21页 |
1.6.2 图纸描绘 | 第21页 |
1.6.3 对比法 | 第21-22页 |
1.6.4 辩析法 | 第22页 |
1.6.5 设计模型尝试 | 第22页 |
1.7 论文研究的学术贡献点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7.1 学术贡献点 | 第22页 |
1.7.2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图腾概述(以与建筑空间相关的图腾为主要线索) | 第24-54页 |
2.1 图腾概述 | 第24页 |
2.2 中国图腾浅析 | 第24-36页 |
2.2.1 诸神的起源 | 第25-26页 |
2.2.2 岩画(以内蒙古阴山岩画及日照天台山岩画为例) | 第26-30页 |
2.2.3 彩陶文化 | 第30-31页 |
2.2.4 太阳图腾 | 第31-32页 |
2.2.5 凤图腾 | 第32-33页 |
2.2.6 龙图腾 | 第33-35页 |
2.2.7 云南少数民族——彝族的图腾现象 | 第35-36页 |
2.3 世界图腾掠影 | 第36-41页 |
2.3.1 图腾与禁忌 | 第36-38页 |
2.3.2 北美图腾 | 第38页 |
2.3.3 非洲图腾 | 第38-40页 |
2.3.4 欧洲图腾 | 第40-41页 |
2.4 图腾的特征分析 | 第41-47页 |
2.4.1 图腾的宗教性 | 第41页 |
2.4.2 图腾的文学性 | 第41-42页 |
2.4.3 图腾的美学性 | 第42-44页 |
2.4.4 图腾的空间性 | 第44-47页 |
2.4.5 图腾的精神性 | 第47页 |
2.5 图腾的应用化演变——“泛图腾” | 第47-53页 |
2.5.1 “泛图腾”概念的提出 | 第47-50页 |
2.5.2 “泛图腾”与建筑空间 | 第50-51页 |
2.5.3 “泛图腾”概念的曲解 | 第51页 |
2.5.4 图腾观察法 | 第51-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中国图腾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 第54-68页 |
3.1 中国图腾的建筑纹样化 | 第54-56页 |
3.2 中国图腾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 第56-65页 |
3.2.1 汉画像中有关图腾与建筑的启发 | 第56-58页 |
3.2.2 对大同云冈石窟中建筑与图腾表达的一些理解 | 第58-61页 |
3.2.3 北京故宫里的图腾与建筑 | 第61-63页 |
3.2.4 凉山彝族建筑的图腾表达 | 第63-65页 |
3.3 中国图腾在建筑空间中的精神表达 | 第65-66页 |
3.3.1 中国古代思想或哲学对建筑表达的影响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中国图腾与现代建筑空间的精神碰撞 | 第68-75页 |
4.1 中国图腾与现代建筑空间 | 第68-70页 |
4.1.1 国奥村景观设计 | 第68-69页 |
4.1.2 首都博物馆的图腾表达 | 第69-70页 |
4.2 以实际案例阐述图腾在当代建筑空间中的美学释义 | 第70-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西方图腾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 第75-88页 |
5.1 西方图腾的建筑纹样化 | 第75-83页 |
5.1.1 北美的图腾柱及建筑中的图腾表达 | 第75-78页 |
5.1.2 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的建筑 | 第78-81页 |
5.1.3 非洲图腾建筑 | 第81-83页 |
5.2 西方图腾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 第83-87页 |
5.2.1 法国古典建筑中的图腾表达 | 第83-85页 |
5.2.2 图腾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的表达(以兰斯大教堂为例) | 第85-87页 |
5.3 西方图腾在建筑空间中的精神表达 | 第87页 |
5.3.1 西方古代思想或哲学对建筑表达的影响 | 第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西方图腾与现代建筑空间的精神碰撞 | 第88-93页 |
6.1 西方现代建筑与图腾的相关性设计考察 | 第88-91页 |
6.1.1 卢浮宫的金字塔 | 第88-89页 |
6.1.2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绘画、“图腾”、和建筑 | 第89-91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7章 中西方图腾在建筑空间中应用的对比与辨析 | 第93-116页 |
7.1 中西方图腾在古典建筑空间中应用的对比与辨析 | 第93-109页 |
7.1.1 彝族建筑与北美印第安图腾建筑 | 第93-96页 |
7.1.2 万方安和与“纳粹标志”建筑 | 第96-98页 |
7.1.3 北京故宫与巴黎卢浮宫 | 第98-104页 |
7.1.4 大同云冈石窟、埃及卡纳克神庙与法国巴黎圣母院 | 第104-109页 |
7.2 中西方图腾在现代建筑空间中应用的对比与辨析 | 第109-112页 |
7.2.1 卢浮宫的金字塔与天安门广场的大剧院 | 第109-111页 |
7.2.2 马岩松的哈尔滨歌剧院与朗香大教堂 | 第111-112页 |
7.3 自由建筑 | 第11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2-116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16-119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116-119页 |
结语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