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2.1.1 散煤及其特点 | 第22页 |
2.1.2 洁净型煤 | 第22-23页 |
2.1.3 散煤治理 | 第23-25页 |
2.1.4 政府履职 | 第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中政府履职现状及现存的问题 | 第29-45页 |
3.1 W县农村民用散煤使用情况 | 第29-32页 |
3.2 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中政府履职现状 | 第32-39页 |
3.2.1 制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 第32-33页 |
3.2.2 建立网格化职能体系 | 第33-35页 |
3.2.3 建立洁净型煤配送体系 | 第35-37页 |
3.2.4 加强煤炭市场联合整治 | 第37-38页 |
3.2.5 畅通公众参与散煤治理的路径 | 第38-39页 |
3.3 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39-40页 |
3.4 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中政府履职的现存问题 | 第40-45页 |
3.4.1 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 | 第40-41页 |
3.4.2 部门权责分配不清 | 第41-42页 |
3.4.3 洁净型煤供应难以保障 | 第42页 |
3.4.4 劣质散煤未得到有效遏制 | 第42-43页 |
3.4.5 忽略社会力量参与 | 第43-45页 |
第四章 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中政府履职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4.1 政策制定存在缺陷 | 第45页 |
4.2 部门职能没有形成合力 | 第45-46页 |
4.3 政府供应体系保障不足 | 第46-47页 |
4.4 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建立 | 第47-48页 |
4.5 多方参与机制不健全 | 第48-51页 |
第五章 化解W县农村民用散煤治理中政府履职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51-58页 |
5.1 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 第51-52页 |
5.1.1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 第51页 |
5.1.2 健全技术标准规范 | 第51-52页 |
5.2 科学规划政府顶层设计及各部门职能 | 第52-53页 |
5.2.1 合理制定政府顶层方案设计 | 第52页 |
5.2.2 协调整合政府各部门职能 | 第52-53页 |
5.3 保障洁净型煤的有效供应 | 第53-54页 |
5.3.1 构建完善的洁净型煤供应体系 | 第53页 |
5.3.2 保障散煤治理资金投入 | 第53-54页 |
5.4 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作用 | 第54-55页 |
5.4.1 政府在市场监管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54-55页 |
5.4.2 社会在市场监管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55页 |
5.5 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 | 第55-58页 |
5.5.1 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 第55-56页 |
5.5.2 拓宽公众参与途径 | 第56页 |
5.5.3 加强治理参与主体的教育培训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59-61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