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1-16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1.2 电能质量 | 第11页 | 
| 1.3 谐波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 | 第11-12页 | 
|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4.1 谐波电流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 1.4.2 谐波电流跟踪控制技术 | 第14-15页 | 
| 1.5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 第16-27页 | 
| 2.1 并联型APF的基础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2.2 并联型APF的拓扑结构与其相应的数学模型 | 第17-22页 | 
| 2.2.1 三相三线制APF拓扑结构及开关函数 | 第17-18页 | 
| 2.2.2 abc坐标系下三电平APF的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 2.2.3 dq坐标系下三电平APF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2.3 瞬时无功功率为基础的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22-26页 | 
| 2.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2页 | 
| 2.3.2 p-q检测法 | 第22-24页 | 
| 2.3.3 ip-iq检测法 | 第24-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研究 | 第27-41页 | 
| 3.1 SVPWM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3.2 APF的SVPWM基本控制原理 | 第29-36页 | 
| 3.2.1 判断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 | 第30-31页 | 
| 3.2.2 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相关计算 | 第31-34页 | 
| 3.2.3 电压矢量切换时间计算与确定 | 第34-36页 | 
| 3.3 APF的改进SVPWM控制 | 第36-39页 | 
| 3.3.1 参考电压矢量扇区判断 | 第36-37页 | 
| 3.3.2 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相关计算 | 第37-39页 | 
| 3.3.3 电压矢量切换时间计算与确定 | 第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4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 第41-48页 | 
| 4.1 仿真参数设计 | 第41-43页 | 
| 4.2 利用MATLAB对APF进行仿真设计 | 第43-45页 | 
| 4.2.1 三电平逆变器系统的谐波检测单元 | 第44-45页 | 
| 4.2.2 三电平SVPWM的仿真 | 第45页 | 
| 4.3 MATLAB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基于DSP的三电平APF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48-54页 | 
| 5.1 采样调理电路 | 第48-49页 | 
| 5.2 电源电路 | 第49-50页 | 
| 5.3 驱动电路 | 第50页 | 
| 5.4 软件设计 | 第50-53页 | 
| 5.4.1 主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 5.4.2 信号采集程序流程图 | 第51页 | 
| 5.4.3 补偿电流运算及PWM发波控制子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6.1 结论 | 第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