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芥子油苷概述 | 第12页 |
1.2 吲哚族芥子油苷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吲哚族芥子油苷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吲哚族芥子油苷的调控 | 第15-17页 |
1.3 吲哚族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9页 |
1.3.1 防御作用 | 第17页 |
1.3.2 抗癌作用 | 第17页 |
1.3.3 参与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 | 第17-18页 |
1.3.4 参与植物抗毒素的合成 | 第18-19页 |
1.4 西兰花中芥子油苷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 CYP83B1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页 |
1.7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1.3 生化试剂 | 第22页 |
2.1.4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41页 |
2.2.1 BoCYP83B1序列信息获得 | 第24页 |
2.2.2 BoCYP83B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4-27页 |
2.2.3 35 S::BoCYP83B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29页 |
2.2.4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35S::BoCYP83B1 | 第29-31页 |
2.2.5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1-32页 |
2.2.6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32-35页 |
2.2.7 BoCYP83B1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5-37页 |
2.2.8 BoCYP83B1基因对激素及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37-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62页 |
3.1 BoCYP83B1的克隆 | 第41-46页 |
3.1.1 BoCYP83B1CDS的克隆 | 第41页 |
3.1.2 BoCYP83B1mRNA全长的扩增 | 第41-42页 |
3.1.3 BoCYP83B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4页 |
3.1.4 BoCYP83B1蛋白的多重比对 | 第44-45页 |
3.1.5 BoCYP83B1蛋白的进化分析 | 第45-46页 |
3.2 35 S::BoCYP83B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3.3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第47页 |
3.4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47-48页 |
3.4.1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DNA水平鉴定 | 第47-48页 |
3.4.2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RNA水平鉴定 | 第48页 |
3.5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48-53页 |
3.5.1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形态学表型观察 | 第48-50页 |
3.5.2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芥子油苷的检测 | 第50-51页 |
3.5.3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芥子油苷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分析 | 第51-52页 |
3.5.4 35 S::BoCYP83B1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素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3.6 BoCYP83B1的组织定位 | 第53-57页 |
3.6.1 BoCYP83B1启动子的克隆 | 第53页 |
3.6.2 BoCYP83B1启动子元件分析 | 第53-54页 |
3.6.3 P_(BoCYP83B1)::GUS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4-55页 |
3.6.4 P_(BoCYP83B1)::GUS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 第55页 |
3.6.5 P_(BoCYP83B1)::GUS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 第55-56页 |
3.6.6 P_(BoCYP83B1)::GUS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56页 |
3.6.7 BoCYP83B1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6-57页 |
3.7 BoCYP83B1的对激素及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57-62页 |
3.7.1 P_(BoCYP83B1)::GUS转基因拟南芥中的GUS对激素及逆境胁迫响应 | 第57-60页 |
3.7.2 西兰花中BoCYP83B1对激素及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5页 |
4.1 BoCYP83B1功能的探讨 | 第62-63页 |
4.2 BoCYP83B1逆境表达模式的探讨 | 第63-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