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17-28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7-18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1.3 标本采集、培养及鉴定 | 第18页 |
1.1.4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1.2 结果 | 第18-24页 |
1.2.1 一般资料 | 第18-19页 |
1.2.2 病区及病种分布 | 第19页 |
1.2.3 ESBLs-VAP发病率 | 第19-20页 |
1.2.4 两组死亡率比较 | 第20页 |
1.2.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谱 | 第20-22页 |
1.2.6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第22页 |
1.2.7 ESBLs-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 第22页 |
1.2.8 ESBLs-VAP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比较 | 第22-24页 |
1.3 讨论 | 第24-26页 |
1.4 小结 | 第26-28页 |
二、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性研究 | 第28-37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8-30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2.1.4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2.2 结果 | 第30-33页 |
2.2.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30-31页 |
2.2.2 VAP组与非VAP组基线水平比较 | 第31-32页 |
2.2.3 VAP组与非VAP组48小时两组数据比较 | 第32-33页 |
2.2.4 VAP组与非VAP组1周两组数据比较 | 第33页 |
2.3 讨论 | 第33-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3-44页 |
综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 第44-5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