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空间坐标测量网络标靶基站及瞄准方法研究
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1.2 分布式超大尺寸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1.2.1 现有分布式测量系统介绍 | 第23-27页 |
1.2.2 测量网络构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标靶基站结构研究 | 第32-68页 |
2.1 标靶基站整体结构方案研究 | 第33-41页 |
2.1.1 合作标靶研究 | 第33-38页 |
2.1.2 坐标传递关系获取方法研究 | 第38-40页 |
2.1.3 整体结构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2.2 便携式标靶基站结构设计 | 第41-55页 |
2.2.1 测杆结构设计 | 第42-49页 |
2.2.2 重力自适应机构设计 | 第49-52页 |
2.2.3 辅助装置结构设计 | 第52-55页 |
2.3 移动式标靶基站结构设计 | 第55-67页 |
2.3.1 多面体标靶形状设计 | 第55-56页 |
2.3.2 姿态变化量获取方法研究 | 第56-64页 |
2.3.3 待测点坐标测量建模 | 第64-65页 |
2.3.4 中心测杆部件装调方法 | 第65-6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三章 测量网络柔性构建方法研究 | 第68-82页 |
3.1 精度自适应布站方法研究 | 第68-73页 |
3.1.1 精度自适应问题及求解 | 第68-72页 |
3.1.2 仿真验证 | 第72-73页 |
3.2 模拟基站辅助自标定方法研究 | 第73-79页 |
3.2.1 测量基站结构介绍 | 第73-75页 |
3.2.2 无目标点自标定模型 | 第75-76页 |
3.2.3 模拟基站辅助自标定方法 | 第76-77页 |
3.2.4 仿真验证 | 第77-79页 |
3.3 测量子网络坐标系关联标定 | 第79-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测量网络瞄准方法研究 | 第82-96页 |
4.1 自标定瞄准方法研究 | 第82-89页 |
4.1.1 球形标靶中心点瞄准方法研究 | 第82-86页 |
4.1.2 标靶板中心点瞄准方法研究 | 第86-89页 |
4.2 待测点坐标测量瞄准方法研究 | 第89-94页 |
4.2.1 移动式标靶基站瞄准方法研究 | 第90-9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第96-118页 |
5.1 球形标靶中心点测距扫描瞄准实验 | 第96-100页 |
5.1.1 实验系统构建 | 第96页 |
5.1.2 测距扫描控制软件设计 | 第96-99页 |
5.1.3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99-100页 |
5.2 标靶板中心点测距扫描瞄准实验 | 第100-105页 |
5.2.1 实验系统构建 | 第100页 |
5.2.2 数据处理及测距扫描控制软件设计 | 第100-104页 |
5.2.3 实验步骤及结果 | 第104-105页 |
5.3 标靶基站坐标测量自动引导实验 | 第105-110页 |
5.3.1 实验系统构建 | 第105-107页 |
5.3.2 引测关系标定方法研究及控制软件设计 | 第107-109页 |
5.3.3 实验步骤及结果 | 第109-110页 |
5.4 测量网络精度标定实验 | 第110-117页 |
5.4.1 球形标靶移动距离标定 | 第110-112页 |
5.4.2 精度自适应布局求解 | 第112-113页 |
5.4.3 测量网络构建 | 第113-115页 |
5.4.4 测量网络精度标定过程及结果 | 第115-11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18-120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8页 |
6.2 创新点总结 | 第118-119页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附录1 引导实验原始数据 | 第125-127页 |
附录2 测量网络自标定实验数据 | 第127-129页 |
附录3 测量网络精度标定实验数据 | 第129-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