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1-12页
    1.4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第2章 个人信息基本理论概述第13-17页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3-14页
        2.1.1 广义的个人信息第13页
        2.1.2 狭义的个人信息第13-14页
    2.2 与个人信息相关的问题第14-17页
        2.2.1 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第14-15页
        2.2.2 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第15页
        2.2.3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第15-17页
第3章 《刑法修正案九》中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修正第17-19页
    3.1 对于犯罪主体的修正与评析第17-18页
    3.2 对于犯罪客观方面的修正与评析第18页
    3.3 对于犯罪法定刑的修正与评析第18-19页
第4章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不足第19-25页
    4.1 个人信息的界定不明第19页
    4.2 情节严重认定标准不统一第19-21页
        4.2.1 “情节严重”在学理界存在不同观点第20页
        4.2.2 “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各异第20-21页
    4.3 缺乏前置性的法律规定第21-22页
        4.3.1 学理分歧第21页
        4.3.2 立法方面第21-22页
        4.3.3 司法方面第22页
    4.4 犯罪行为方式单一第22-23页
    4.5 刑罚规定不完善第23-25页
        4.5.1 法定刑配置存在缺陷第23页
        4.5.2 罚金数额不明确第23-25页
第5章 国外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启示第25-30页
    5.1 英美法系国家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相关规定第25-27页
        5.1.1 英国对个人信息刑法的立法保护第25-26页
        5.1.2 美国对个人信息刑法的立法保护第26-27页
    5.2 大陆法系国家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相关规定第27-30页
        5.2.1 德国对个人信息的刑法的立法保护第27页
        5.2.2 日本对个人信息的刑法的立法保护第27-30页
第6章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建议第30-35页
    6.1 明确个人信息的范围第30页
    6.2 明确“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第30-32页
    6.3 完善前置性法律法规第32页
    6.4 增加入罪的行为方式第32-33页
        6.4.1 将“非法使用”行为入罪第32-33页
        6.4.2 将“非法泄露”的行为入罪第33页
        6.4.3 增加过失犯第33页
    6.5 完善刑罚设置第33-35页
        6.5.1 完善罚金刑第33-34页
        6.5.2 根据犯罪主体区分刑罚第34页
        6.5.3 增加剥夺从业资格的规定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作者简介第37-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疗犯罪中医疗机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刑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