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光催化的光催化背景介绍 | 第9-48页 |
1.1 光催化剂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1.2 常见的光催化剂 | 第12-13页 |
1.3 光催化原理 | 第13-17页 |
1.4 磷酰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第17-42页 |
1.4.1 传统自由基方式合成有机磷化合物 | 第17-28页 |
1.4.2 光催化磷取代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第28-4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第二章 可见光诱导的无金属3-位磷取代香豆素的合成 | 第48-71页 |
2.1 曙红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48-5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2.2.1 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2.2.2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53-55页 |
2.2.3 反应的应用 | 第55页 |
2.2.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5-56页 |
2.3 结论 | 第56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56-70页 |
2.4.1 仪器和试剂 | 第56-57页 |
2.4.2 合成步骤 | 第57-58页 |
2.4.3机理验证实验 | 第58-59页 |
2.4.4 产物的表征 | 第5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三章 强还原性有机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 第71-121页 |
3.1 常见的强还原性光催化剂及其应用 | 第71-80页 |
3.2 光催化剂的重要参数 | 第80-8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2页 |
3.3.1 光催化剂合成 | 第82页 |
3.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2-85页 |
3.3.3 催化剂的应用 | 第85-89页 |
3.3.4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89-91页 |
3.3.5 反应机理 | 第91-92页 |
3.4 结论 | 第92-93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93-119页 |
3.5.1 仪器和试剂 | 第93页 |
3.5.2 催化剂合成及表征 | 第93-95页 |
3.5.3 催化剂表征 | 第95-99页 |
3.5.4 产物合成及条件筛选 | 第99-102页 |
3.5.5 产物的表征 | 第102-115页 |
3.5.6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115-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第四章 无金属可见光诱导的二氟烷基取代的二苯并氮?类化合物的构建 | 第121-153页 |
4.1 二氟烷基类化合物的构建 | 第121-128页 |
4.1.1 烯烃化合物的二氟烷基化 | 第121-125页 |
4.1.2 芳香化合物的二氟烷基化 | 第125-126页 |
4.1.3 炔基化合物的二氟烷基化 | 第126-128页 |
4.2 二苯并氮杂?类衍生物的重要作用 | 第12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5页 |
4.3.1 条件优化 | 第129-133页 |
4.3.2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133-135页 |
4.4 反应机理 | 第135-136页 |
4.5 结论 | 第136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136-151页 |
4.6.1 仪器和试剂 | 第136-137页 |
4.6.2 底物的合成 | 第137-138页 |
4.6.3 产物的表征 | 第138-148页 |
4.6.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3页 |
附录 | 第153-16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