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金钱草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金钱草品种来源、性状特征及功能主治第13-14页
        1.1.1 生物特性第13-14页
        1.1.2 性状特征第14页
    1.2 化学成分第14-16页
    1.3 药理作用第16-19页
        1.3.1 利胆作用第16页
        1.3.2 利尿作用第16-17页
        1.3.3 抗炎镇痛作用第17页
        1.3.4 排石作用第17页
        1.3.5 抗氧化作用第17-18页
        1.3.6 抗菌作用第18页
        1.3.7 益智作用第18页
        1.3.8 对免疫系统作用第18页
        1.3.9 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第18-19页
        1.3.10 高尿酸血症的保护作用第19页
    1.4 临床应用第19页
    1.5 不良反应第19页
    1.6 其他第19-21页
第二章 大、小叶金钱草提取物对大鼠胆汁的影响第21-34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1-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动物第21页
        2.1.3 实验试剂第21页
        2.1.4 仪器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药物提取方法第22页
        2.2.2 给药方案第22-23页
        2.2.3 胆汁收集方法第23页
        2.2.4 实验指标测定第23-24页
        2.2.5 数据统计分析第24页
    2.3 实验结果第24-33页
        2.3.1 大鼠胆汁分泌的变化第24-25页
        2.3.2 大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第25-27页
        2.3.3 大鼠胆汁中胆汁酸含量的变化第27-28页
        2.3.4 大鼠胆汁中胆红素含量的变化第28-30页
        2.3.5 大鼠呼吸代谢的变化第30-33页
    2.4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大、小叶金钱草不同萃取部位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第34-47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4-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4页
        3.1.2 实验动物第34页
        3.1.3 实验试剂第34-35页
        3.1.4 仪器第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3.2.1 药物提取方法第35页
        3.2.2 给药方案第35-36页
        3.2.3 实验指标测定第36页
        3.2.4 数据统计分析第36-37页
    3.3 实验结果第37-45页
        3.3.1 小鼠生理状况第37页
        3.3.2 小鼠MDA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3.3.3 小鼠ALT活性的变化第38-40页
        3.3.4 小鼠AST活性的变化第40-41页
        3.3.5 小鼠脏器指数的变化第41-42页
        3.3.6 小鼠MG含量的变化第42-43页
        3.3.7 小鼠Glycogen的影响第43-45页
    3.4 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大、小叶金钱草不同萃取部位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第47-51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7页
        4.1.1 实验材料第47页
        4.1.2 实验动物第47页
        4.1.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7页
    4.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4.2.1 药物提取方法第47页
        4.2.2 给药方案第47-48页
        4.2.3 实验处理方法第48页
        4.2.4 数据统计分析第48页
    4.3 实验结果第48-50页
        4.3.1 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第48-49页
        4.3.2 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第49-50页
    4.4 讨论第50-51页
第五章 大、小叶金钱草不同萃取部位抑菌实验第51-60页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1-53页
        5.1.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5.1.2 实验试剂第52页
        5.1.3 实验仪器第52-53页
    5.2 实验方法第53-56页
        5.2.1 供试样品的配制第53页
        5.2.2 培养基的配制第53-54页
        5.2.3 实验前处理第54页
        5.2.4 药物抑菌实验第54-55页
        5.2.5 MIC实验测定第55-56页
    5.3 实验结果第56-59页
    5.4 讨论第59-60页
总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脊髓灰质炎病毒2C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积雪草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