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草木樨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1.1 草木樨概述 | 第9页 |
1.1.2 草木樨的主要价值与利用 | 第9-10页 |
1.1.3 草木樨的系统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0-11页 |
1.2 SSR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SSR标记概述 | 第11-12页 |
1.2.2 SSR标记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miRNA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miRNA概述 | 第14-15页 |
1.3.2 miRNA的功能与利用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草木樨EST-SSR引物的开发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8-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2 DNA的提取与浓度检测 | 第20页 |
2.1.3 EST-SSR引物 | 第20-21页 |
2.1.4 PCR扩增和凝胶电泳 | 第21-22页 |
2.2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2.3.1 EST-SSR的分布 | 第22-23页 |
2.3.2 EST-SSR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3 PCR产物测序验证 | 第24-25页 |
2.3.4 白花草木樨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5-26页 |
2.3.5 草木樨属不同种EST-SSR引物的通用性分析 | 第26-29页 |
2.3.6 草木樨属18个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1页 |
2.3.7 草木樨属18个种种群结构分析 | 第31页 |
2.4 讨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草木樨miRNA的鉴定与分析 | 第34-5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3.2.1 R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3.2.2 小R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第35-36页 |
3.2.3 已知miRNA分析和新miRNA预测 | 第36页 |
3.2.4 miRNA表达及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3.2.5 miRNA靶基因预测 | 第37页 |
3.2.6 定量实时PCR分析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3.3.1 白花草木樨小RNA测序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3.2 已知miRNA和新miRNA的鉴定分析 | 第39-40页 |
3.3.3 miRNA差异表达及其qRT-PCR验证 | 第40-44页 |
3.3.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和功能注释及其qRT-PCR验证 | 第44-46页 |
3.3.5 miRNA和靶基因的关联分析 | 第46-51页 |
3.3.6 参与香豆素途径基因的鉴定 | 第51-52页 |
3.4 讨论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77页 |
缩略词 | 第77-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