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P2P网贷信用风险种类与成因的研究第11-12页
        1.3.2 P2P网贷信用风险评价与测量的研究第12-14页
        1.3.3 P2P网贷信用风险防范与监督的研究第14-16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P2P网贷概述及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第20-33页
    2.1 P2P网贷概述第20-24页
        2.1.1 P2P网贷的兴起及概念第20页
        2.1.2 P2P网贷的特点第20-21页
        2.1.3 P2P网贷平台的运行流程第21-22页
        2.1.4 P2P网贷国外发展概况第22-24页
    2.2 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第24-33页
        2.2.1 我国P2P网贷的兴起第24-26页
        2.2.2 我国P2P网贷的发展阶段第26-31页
        2.2.3 我国主要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第31-33页
第3章 P2P网贷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第33-52页
    3.1 理论基础第33-38页
        3.1.1 信用风险概述第33-35页
        3.1.2 信息不对称第35-36页
        3.1.3 信用风险管理第36-38页
    3.2 P2P网贷信用风险产生的机理分析第38-45页
        3.2.1 P2P网贷的信用主体第38-41页
        3.2.2 P2P网贷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第41-44页
        3.2.3 P2P网贷信用风险的成因第44-45页
    3.3 P2P网贷信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45-49页
        3.3.1 宏观经济因素第45-46页
        3.3.2 借款人因素第46-49页
        3.3.3 平台因素第49页
    3.4 P2P网贷信用风险传导路径第49-52页
        3.4.1 P2P网贷信用链内部信用风险传导路径第50-51页
        3.4.2 P2P网贷信用链外部信用风险传导路径第51-52页
第4章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路径的实证分析第52-61页
    4.1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选取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2-54页
        4.1.1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选取的思路和依据第52-53页
        4.1.2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53-54页
        4.1.3 评价指标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4页
    4.2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评价指标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54-58页
        4.2.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第54-55页
        4.2.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55-57页
        4.2.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及结果第57-58页
    4.3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第58-61页
        4.3.1 结构方程模型效应分析第58-59页
        4.3.2 P2P网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第59-61页
第5章 我国P2P网贷信用风险防范对策建议第61-67页
    5.1 基于网贷平台自身的信用风险防范对策第61-63页
        5.1.1 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第61-62页
        5.1.2 建立规范的借款人信用评分体系第62页
        5.1.3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第62-63页
    5.2 基于外部环境的信用风险防范对策第63-67页
        5.2.1 加强征信管理和服务第63-64页
        5.2.2 健全P2P网贷法律监管第64-65页
        5.2.3 完善P2P网贷行业自律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6.1 研究结论第67-69页
    6.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附录A第75-76页
附录B第76-77页
附录C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税务战略、公司治理与权益价值研究--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业绩补偿承诺、研发创新与公司绩效--基于重大重组并购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