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无线人体通信前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无线人体通信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人体信道建模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信号耦合方式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通信收发机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人体通信系统组成及其原理第18-30页
    2.1 人体组织的电磁分析第18-24页
        2.1.1 人体组织的电磁特性第18-19页
        2.1.2 人体组织电特性参数数学模型第19-23页
        2.1.3 人体组织的等效阻抗第23-24页
    2.2 无线人体通信的信号耦合方式第24-27页
        2.2.1 电流耦合第24-25页
        2.2.2 容性耦合第25-26页
        2.2.3 天线耦合第26-27页
    2.3 无线人体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波导耦合式无线人体通信前端系统仿真分析第30-42页
    3.1 人体手臂建模分析第30-33页
        3.1.1 不同形状人体手臂模型第30页
        3.1.2 不同组织层数人体手臂模型第30-33页
    3.2 波导耦合式收发机设计及其影响因素第33-40页
        3.2.1 波导耦合式收发机模型第33-34页
        3.2.2 波导耦合式收发机性能影响参数第34-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无线人体通信中的天线设计第42-64页
    4.1 无线人体通信天线理论第42-44页
        4.1.1 天线基本参数第42-44页
        4.1.2 馈电方式第44页
    4.2 微带天线第44-50页
        4.2.1 微带天线原理第44-45页
        4.2.2 单频微带天线的设计第45-47页
        4.2.3 人体环境对微带天线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4.2.4 天线的加工与实测第49-50页
    4.3 双频微带天线第50-54页
        4.3.1 天线拓展带宽的方法第50-51页
        4.3.2 双频微带天线的设计第51-52页
        4.3.3 人体环境对双频微带天线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4.3.4 天线的加工与测量第53-54页
    4.4 超宽带天线第54-62页
        4.4.1 超宽带天线理论第54-55页
        4.4.2 超宽带天线的设计第55-58页
        4.4.3 人体环境对超宽带天线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4.4.4 天线的加工与测量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无线人体通信前端系统测试分析第64-73页
    5.1 系统测试方案第64页
    5.2 波导耦合式前端系统测试分析第64-67页
    5.3 天线耦合式前端系统测试分析第67-72页
        5.3.1 单频天线收发机系统第67-69页
        5.3.2 双频天线收发机系统第69-70页
        5.3.3 UWB天线收发机系统第70-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光子晶体单向波导实现光延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相控阵超声波束合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