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起 | 第12-17页 |
(一) 国民党声称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 第12-13页 |
(二) 为巩固"以党治国"政权,构建新式文官队伍 | 第13-14页 |
(三) 社会舆论呼声的促进 | 第14-17页 |
二、文官考试机构和文官考试法规 | 第17-22页 |
(一) 考试机构的设置 | 第17-19页 |
(二) 文官考试的法律与规章 | 第19-22页 |
三、文官考试的内容与程序 | 第22-35页 |
(一) 考试类别 | 第22-24页 |
(二) 考试的内容 | 第24-30页 |
(三) 考试程序 | 第30-35页 |
四、文官考试实施情况 | 第35-41页 |
(一) 高等考试 | 第35-36页 |
(二) 普通考试 | 第36-37页 |
(三) 特种考试 | 第37-40页 |
(四) 检定考试 | 第40-41页 |
五、考试及格人员的任用 | 第41-49页 |
(一) 考试及格人员的录用 | 第41-43页 |
(二) 考试录用与其他方式任用的比较 | 第43-49页 |
六、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评价 | 第49-57页 |
(一) 文官考试制度彰显现代意识 | 第49-50页 |
(二) 文官考试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稳定 | 第50-51页 |
(三) 文官考试渗透"以党治国"的浓厚色彩 | 第51页 |
(四) 文官考试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 第51-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