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交流传动试验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能量消耗型 | 第12-13页 |
1.2.2 能量反馈型 | 第13-14页 |
1.2.3 能量互馈型 | 第14-16页 |
1.3 软开关技术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1.3.1 基于互馈型试验系统的软开关技术 | 第16-17页 |
1.3.2 硬开关与软开关 | 第17-18页 |
1.3.3 软开关分类 | 第18-19页 |
1.3.4 研究概述及问题 | 第19-20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能流循环互馈自控变流系统联合控制方案 | 第22-42页 |
2.1 能流循环互馈自控变流系统介绍 | 第22-24页 |
2.1.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2-23页 |
2.1.2 系统主电路 | 第23页 |
2.1.3 相关参数特征 | 第23-24页 |
2.2 继电控制系统原理 | 第24-26页 |
2.3 四象限变流器结构及控制原理 | 第26-29页 |
2.3.1 技术参数 | 第26-27页 |
2.3.2 控制方案 | 第27-29页 |
2.4 “双逆变器-电机”结构与联合控制方案 | 第29-41页 |
2.4.1 技术参数 | 第29页 |
2.4.2 转差频率VVVF联合控制 | 第29-34页 |
2.4.3 转差型转子磁场定向-直接转矩联合控制 | 第34-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新型软开关逆变器拓扑建模及控制 | 第42-59页 |
3.1 CT-ZCS逆变器拓扑及工作原理 | 第42-50页 |
3.1.1 拓扑结构与控制系统 | 第42-44页 |
3.1.2 工作原理 | 第44-49页 |
3.1.3 最优软开关频率区 | 第49-50页 |
3.1.4 参数设计 | 第50页 |
3.2 时间电荷离散化降阶建模 | 第50-52页 |
3.3 CT-ZCS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52-56页 |
3.3.1 两态滞环控制 | 第52-53页 |
3.3.2 三态滞环控制 | 第53-54页 |
3.3.3 新型三态继电控制 | 第54-55页 |
3.3.4 三种控制策略对比 | 第55-56页 |
3.4 CT-ZCS逆变器仿真研究 | 第56-58页 |
3.4.1 电流调节器设计 | 第56-57页 |
3.4.2 仿真分析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主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59-70页 |
4.1 TMS320F28335 基本简介 | 第59-60页 |
4.2 TMS320F28335 I/O配置 | 第60-62页 |
4.3 主控板硬件设计 | 第62-68页 |
4.3.1 电源模块 | 第62-63页 |
4.3.2 AD采样电路 | 第63-65页 |
4.3.3 PWM模块 | 第65页 |
4.3.4 CAN通信模块 | 第65-66页 |
4.3.5 编码器测速模块 | 第66-67页 |
4.3.6 其他功能电路 | 第67-68页 |
4.4 主控板PCB设计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系统联合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 第70-79页 |
5.1 转差频率VVVF联合控制系统仿真 | 第70-75页 |
5.1.1 系统建模 | 第70-73页 |
5.1.2 仿真分析 | 第73-75页 |
5.2 转差型磁场定向-直接转矩联合控制系统仿真 | 第75-78页 |
5.2.1 系统建模 | 第75-77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分析 | 第79-106页 |
6.1 CCSv5要点简介 | 第79-80页 |
6.2 TMS320F28335 程序设计 | 第80-91页 |
6.2.1 CT-ZCS逆变器控制程序设计 | 第80-84页 |
6.2.2 转差频率VVVF联合控制程序设计 | 第84-90页 |
6.2.3 转差型磁场定向-直接转矩联合控制程序设计 | 第90-91页 |
6.3 CT-ZCS逆变器实验及分析 | 第91-94页 |
6.4 “双逆变器-电机”系统实验及分析 | 第94-105页 |
6.4.1 转差频率VVVF联合控制 | 第95-105页 |
6.4.2 转差型磁场定向控制 | 第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