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下半叶印度殖民地科学发展探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12-14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3.创新点 | 第13-14页 |
| 一、印度殖民地科学:起源与定位 | 第14-23页 |
| (一)殖民地时期前的印度科学 | 第14-18页 |
| (二)西方科学在殖民地科学中的角色 | 第18-21页 |
| 1.传播模式 | 第18-19页 |
| 2.对“大都会”科学的重新审视 | 第19-21页 |
| (三)殖民地科学的定位 | 第21-23页 |
| 二、殖民地科学的成型及管理 | 第23-33页 |
| (一)殖民地科学的成型阶段:探索和接触 | 第23-28页 |
| 1.调查行动 | 第23-25页 |
| 2.三角测量 | 第25-27页 |
| 3.殖民地科学早期特征辨析 | 第27-28页 |
| (二)英国王室管理下的殖民地科学组织 | 第28-33页 |
| 1.科学调查组织 | 第28-30页 |
| 2.科学事业的干部队伍 | 第30-31页 |
| 3.二元性 | 第31-33页 |
| 三、十九世纪下半叶殖民地科学工作的开展 | 第33-43页 |
| (一)殖民地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33-40页 |
| 1.植物学研究 | 第33-35页 |
| 2.地质研究 | 第35-38页 |
| 3.医学研究 | 第38-40页 |
| (二)十九世纪下半叶殖民地科学研究的特点 | 第40-41页 |
| (三)埃尔金和寇松对于殖民地科学的推动 | 第41-43页 |
| 四、本地人对于殖民地科学的回应 | 第43-50页 |
| (一)殖民者与被殖民者:距离与差异 | 第43-45页 |
| (二)殖民地本土科学家的参与 | 第45-48页 |
| 1.科学活动 | 第45-47页 |
| 2.歧视中的身份认定 | 第47-48页 |
| (三)本地人对科学事业的支持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中文文献 | 第52页 |
| 英文文献 | 第52-54页 |